念奴娇.赋萤

更阑人静,正满天晴露,半庭斜月。

时见飞萤三四点,树影依稀相隔。

暗地偷月,微形自照,冷焰明还灭。

有时分乱,残星流下天阙。

应念造物多情,翻腾变化,腐草还成物。

多少黄萎随土壤,争似超然飞越。

我正清贫,寒窗寂寞,赖尔成勋业。

案头乾死,也胜零落霜雪。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夜深人静,天空满是清冷露水,庭院中斜挂着半轮月亮。
偶尔有三四只萤火虫飞过,树影斑驳,若隐若现。
它们悄悄地偷取月光,微弱的光芒忽明忽暗。
有时,星星与月光交错,残星划过天际。
大自然似乎深情无尽,腐朽的草木也能化为新生。
无数枯黄的植物融入大地,哪比得上超越尘世的飞翔。
我身处贫困,窗前孤寂,全靠它们成就我的事业。
书桌上干枯的物品,也胜过被霜雪摧残。

注释

更阑:夜深。
人静:寂静。
晴露:清冷露水。
半庭:庭院的一半。
飞萤三四点:三四只萤火虫。
依稀:模糊不清。
暗地偷月:悄悄取月光。
冷焰:微弱的光芒。
明还灭:忽明忽暗。
天阙:天际。
造物:大自然。
腐草还成物:腐朽的草木再生。
黄萎:枯黄。
争似:哪比得上。
超然飞越:超越尘世飞翔。
清贫:贫困。
寒窗:孤寂的窗户。
赖尔:依赖它们。
勋业:事业。
乾死:干枯。
零落:凋零。
霜雪:霜冻和冰雪。

鉴赏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念奴娇·赋萤》描绘了一幅深夜秋景图。词的开篇“更阑人静,正满天晴露,半庭斜月”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透露出夜深人静时分的寂静和月光的明亮。接着,“时见飞萤三四点,树影依稀相隔”描绘了萤火虫在月色中闪烁的景象,与树影交错,增添了神秘感。

“暗地偷月,微形自照,冷焰明还灭”形象地写出萤火虫在暗处捕捉月光的情景,它们忽明忽暗的光芒如同冷焰,既孤独又坚韧。接下来,“有时分乱,残星流下天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萤火与星空的残星相映衬,展现出广阔无垠的夜空。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生命的哲思,“应念造物多情,翻腾变化,腐草还成物”表达了对自然生生不息的感慨,即使是腐草也能化为萤火,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转化。接着,“多少黄萎随土壤,争似超然飞越”进一步强调了超越平凡,追求自由的精神。

词人在此情境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我正清贫,寒窗寂寞,赖尔成勋业”,虽然身处困境,但萤火虫的光芒给了他希望和力量,使他在艰难中有所寄托。结尾“案头乾死,也胜零落霜雪”以萤火虫的坚韧形象收束全词,即使面临枯萎的命运,也胜过被霜雪摧残。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赞美了萤火虫的生命力和象征意义,同时也寄寓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坚韧精神。

收录诗词(441)

许有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字:可用
  • 籍贯: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1286~1364

相关古诗词

金菊对芙蓉.宿程松壑月香亭次韵

晓梦初回,余酲未解,月明犹挂疏桐。

在月香绝顶,稳驾天风。

乔松劲竹高寒地,还容得、几朵芙蓉。

霜空放眼、水痕褪碧,山色添浓。休问衰老诗穷。

把烟岚夺取,也是豪雄。问今来古往,谁异谁同。

老怀陶写惟丝竹,有捧觞、林下丰容。

傍人任笑,疏狂不减,我辈情钟。

形式: 词牌: 金菊对芙蓉

临江仙

十日恶风三尺雪,繁霜又满人间。

梅花谁与问平安。玉肌清似削,争柰许多寒。

梦绕琅璃江上路,竹篱茅舍青山。

莫教芳酒滞归鞍。黄昏无限月,待我倚阑干。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南乡子

小隐远民廛。草舍三间柳作椽。

围绕佳城才二顷,山田。便觉胸中绰绰然。

世态自争妍。老我壶觞业自专。

地阔天宽容醉舞,回旋。又似偷闲学少年。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

暑室困蒸炊。呼鹤前来听咏诗。

鹤告不餐空碌碌,随鸡。诸仆无恩但有威。

云海夙相期。忍使清斋十二时。

主者不才今遣汝,调饥。骑去扬州定属谁。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