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招安歌》中的片段,主要通过描绘鹰与人的关系来隐喻社会现象。"鹰饥则附我"象征权势者在困境中寻求依靠,如同饥饿的鹰依附于人。接下来的"父顺子逆,子右父左"暗示了等级秩序和服从关系,父亲居上,儿子居下,体现了儒家伦理中的孝道。
"彼则万只,谁曰千只"运用夸张手法,强调数量众多,可能暗指官府的力量或民众的数量,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敬畏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彼烹牛美妻"可能是指权贵享用奢华生活,而"尚望樵山而秉犁"则是对比,意为那些被剥夺的人只能在山野间辛勤劳作,表达了对不公社会现实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明朝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权力结构,以及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讽喻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