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泉寺

梵宇栖真所,寥寥世事稀。

老僧披百纳,童子学三归。

宝刹临香地,星宫隐翠微。

谁怜漂泊者,于此遂忘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远离尘嚣的寺庙,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诗人以“梵宇栖真所,寥寥世事稀”开篇,直接点明了寺庙的清静与远离世俗的特点,仿佛是心灵的避风港。接着,“老僧披百纳,童子学三归”两句,通过老僧与童子的形象,展现了寺庙内修行者的虔诚与宁静生活,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超凡脱俗之感。

“宝刹临香地,星宫隐翠微”则将视线从寺庙内部转向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宝刹(寺庙)与香地、星宫与翠微的对比,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寺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最后,“谁怜漂泊者,于此遂忘机”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在尘世间奔波劳碌的人们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此处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达到了忘却世俗烦恼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泉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

徐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灵泉寺

烟景昼冥冥,楼台隐翠屏。

猿攀太子树,鸟听《法王经》。

悟理心无著,求缘塔有灵。

回车犹未远,日暮数峰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题灵泉寺

物外经行处,云峰断复连。

散花飞讲席,轻翠澹炉烟。

稽首求真偈,观空息众缘。

有时闻法鼓,应是会诸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金山

中江一柱碧崚嶒,壁立千寻我独登。

梵呗波随招过客,钟声船载送归僧。

窗前白上浪三尺,岭上青堆云几层。

六代风流衰歇尽,凭栏感喟意难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暇日题草堂

为郎过壮岁,晚景对秋天。

门掩苍苔上,池清寒竹前。

通经未拾紫,炼药不成仙。

且酝东皋黍,愁来得醉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