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草软波清沙径微,手携筇竹著深衣。
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清晨时分独自漫步于河岸边的景象。"草软波清沙径微"一句,通过对草、水面和小路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柔和的早晨氛围,使人仿佛能听见微风吹过水面时的轻吟声,以及脚步踏在软沙上的细碎响。
"手携筇竹著深衣"则展示了诗人的雅致举止,手持简陋的竹杖,身着宽松的长衣,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之意。这里的“深衣”不仅指衣服本身的特点,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沉稳与宁静。
接着,“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两句,则通过白鹭(白鸥)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白鹭作为水鸟,一般会在人们接近时飞走,这里却“不信忘机久”,似乎已经习惯了诗人的出现,不再惊飞。这不仅反映出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也象征着诗人已被周遭环境所接受,达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地步。而“见我犹穿岸柳飞”,则表明诗人仍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和道路,尽管白鹭已经不再惊扰,但他依然选择在岸边的柳树间来回穿行,这可能是对自由和独自旅行的一种渴望。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早晨河岸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与自然界动物互动的情形,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淡泊明志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拜表归来抵寺居,解鞍纵马罢传呼。
紫衣金带尽脱去,便是林间一野夫。
洛阳相望尽名园,墙外花胜墙里看。
手摘青梅共挼酒,何须一一具杯盘。
洛阳相识尽名流,骑马游胜下马游。
乘兴东西无不到,但逢青眼即淹留。
南园桃李近方栽,浇水未乾花已开。
山果野蔬随分有,交游不厌但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