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杂兴(其一)

村墟起暝色,牛羊各来归。

田家晚炊罢,犹自开柴扉。

邻里夜相过,团坐情依依。

共夸麦苗盛,共忧桑叶稀。

儿女齐长大,所需食于衣。

地远人俗淳,言语心无机。

祇谈农家事,焉知谁是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傍晚景象。"村墟起暝色",暮色渐渐笼罩村庄,暗示着一天劳作的结束。"牛羊各来归",动物们也纷纷回家,体现出田园生活的和谐与有序。"田家晚炊罢,犹自开柴扉",农夫们做完晚饭后,还亲自打开柴门迎接客人,显示出他们的热情好客。

"邻里夜相过,团坐情依依",邻居们晚上互相拜访,围坐在一起,情感交流深厚。他们共同谈论的是丰收的麦苗茂盛,以及对桑叶日渐稀疏的担忧,这些日常琐事中蕴含着生活的希望与忧虑。

"儿女齐长大,所需食于衣",家庭的温馨体现在孩子们的成长和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上。"地远人俗淳,言语心无机",这里的人们远离尘世喧嚣,民风淳朴,交谈之间没有过多的虚伪,只有真诚的交流。

最后两句"祇谈农家事,焉知谁是非",表达了村民们专注于农事,对于外界纷争并不关心,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简单而真实的田园生活。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农村淳朴生活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53)

沈德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 号:归愚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673~1769

相关古诗词

田家杂兴(其二)

白云护山村,红叶隐茅屋。

门前跨板桥,户后罗修竹。

牛闲系道旁,磨痒向古木。

是时秋风高,霜重粳稻熟。

老农颜色喜,早晚食新谷。

惟苦欠文墨,举动成鄙俗。

今年幸有秋,送子入里塾。

形式: 古风

游五云洞

山斋饭初罢,步入空岩里。

来寻五云洞,云根露齿齿。

寒泉清道心,松风涤尘耳。

老僧木石年,坐阅人代驶。

相对不说法,颇得清静理。

石床难久留,寒光逼衣履。

晚钟送归客,遥林夕阳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游南山石壁

石壁插湖口,磔裂具万状。

蛟龙拔古秋,阴崖閟灵藏。

乱挂猢狲藤,樵人不敢上。

湖波齧山足,冲激声愈壮。

取径入岩腹,路危藉筇杖。

放眼眺震泽,漭瀁失归向。

冲漫与白浮,左右列屏障。

远峰吐青螺,点点贮盘盎。

生平山水胸,及兹始一放。

天风吹衣裳,扑面溅寒浪。

悄然觅归路,沙碛行可傍。

落日不逢人,林端起樵唱。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自米堆山过钱家磡取道至渔洋湾入昙花庵作

米堆下林麓,举眼纳莽苍。

渔洋卧湖波,远望平于掌。

言经上阳村,微径穿榛莽。

篱落午鸡鸣,烟丛人语响。

居民傍芦洲,家家业渔网。

逶迤之渔洋,山坳路纡枉。

具区览全胜,背面俱漭泱。

昙花隐苍翠,行客断还往。

枯禅礼佛余,清磬出方丈。

晤彼静者乐,顿作遗世想。

他年拟诛茅,聊此息尘坱。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