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宋射陵

冬青萧索遗民少,海滨宽间存一老。

睒睒晨星气象高,华峰削翠金天杳。

百年以来人事变,射陵先生眼所见。

铜驼荆棘苍鹅飞,露掌仙人辞汉殿。

南都斫尽灵和柳,二月不知春甸线。

《后庭花》唱商女口,毳帐筚篥成高宴。

台城应教秋衾客,扫迹荒村守迍贱。

丛残蠹帙过五车,石田茅屋苍苔居。

长编一卷必在手,百家诸子时畋渔。

野蔬新剪浊醪熟,檐花坠雨寒窗虚。

两京旧事饱其腹,闲谈涌出泉百斛。

兰台掌故多放失,江天少微有实录。

荐书急奏杨铁崖,白衣宣至参史局。

见闻覼缕谈靡靡,八表十志成必速。

不然士室作诗史,空想蕉园在盐渎。

君不见永宁寺侧藏书楼,宝光夜夜腾斗牛。

鹿门偕隐夫何求,长君健笔思帘俦。

燃椽官馆来日事,那羡区区史通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钱名世的《赠宋射陵》描绘了一幅冬日海边的孤寂景象,以冬青树的萧索和老者的孤独为背景,展现出历史沧桑和个人感慨。诗人通过“百年以来人事变”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将射陵先生的经历与历史遗迹如“铜驼荆棘”、“灵和柳”、“后庭花”等相连,寓言了王朝兴衰和文化传承。

诗中提到的“台城”和“南都”象征着昔日繁华,而今只剩下荒凉,“射陵先生”则代表了知识和智慧的坚守者。诗人赞美了宋射陵的博学多识,他如同“兰台掌故”的守护者,对历史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甚至能影响到政治决策。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燃椽官馆”和“史通子”为对照,表达了对宋射陵超越常人的历史洞察力的敬佩,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认为他的智慧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7)

钱名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雁

前除置酒谈竟日,秋色满眼何清佳。

一声初雁忽相感,霜信直逼长安街。

羁孤客子正无赖,百事卒卒煎情怀。

三春刷羽到秋半,栖息未定行藏乖。

万重云里接哀响,此境倍觉归吾侪。

金风紫塞浩呼汹,雪花早被千山崖。

雨城池边冷透骨,挈群南徒依江淮。

寒河芦叶顿衔尽,横绝苍霭如樯排。

毛衣皎洁性高介,叫空嘹喨非淫哇。

慈恩塔级众翔集,亦或飏去天之涯。

山头落融不成字,犹剩半折黄金钗。

虽谋稻粱有气骨,肯向沮洳寻虾螷。

江南八月烟水阔,回汀枉渚流喈喈。

雕胡接呷易充腹,勿慕爽垲嫌卑洼。

朔方健儿好弹汝,肉登鼎俎翎盛靫。

冥飞尚恐矰缴及,斜戛莫与鹰鹯偕。

生平饮啄乃定分,何地独少云霄阶。

衡阳奇峰暂却转,永嘉有宕堪藏埋。

来宾终假上林宿,鸳行凤侣鸣和谐。

抚弦目送碧天远,窗外素月窥萧斋。

形式: 古风

题小颠墨竹

画竹不如真竹真,枝叶易似难得神。

风晴雨露皆有意,子瞻与可无其人。

去岁辟地栽新竹,枝叶离披覆茅屋。

竹梢枯劲竿清瘦,久久可以医吾俗。

昨夜雨过月上时,壁上掩映青青枝。

张子对之无一语,淋漓泼墨发异思。

淡烟轻雾笔底生,枝枝尽带风雨声。

移向乾明寺中挂,壁石好撰张颠名。

形式: 古风

送陶子师任昌化

崖门图画便凄然,况复穷荒在日边。

道险不知山水趣,法宽犹用宋元钱。

月明黄木湾头驿,人语红蕉花畔船。

只有一端廉吏计,木棉花发省装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甲戌除夕

间过流光实可怜,半生狼藉旧山川。

灞桥风雨留残迹,瓜步云烟忆渡船。

庾信声名《枯树赋》,贾生经济《治安篇》。

此情已作今宵梦,细数更筹待隔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