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鼓山

鼓山闻天下,一见名不空。

自从周职方,闽在王会中。

登山亦几人,兴寄随所逢。

骑君常愒日,迁客多悲风。

剑川发瓯西,万阻与海通。

忽焉得平壤,北山矗其东。

我行未及巅,已见国势雄。

三韩到吴会,不可道里穷。

俯瞰南来帆,沄沄自朝宗。

曩时诸降王,各抚千里封。

相招神衔图,旅献东都宫。

东都今何如,胡马鸣蒿蓬。

一春长雨雾,明日归樊笼。

恣探泉石幽,篝灯道归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朝陈傅良的《游鼓山》描绘了诗人游览福州鼓山的所见所感。首句“鼓山闻天下,一见名不空”表达了鼓山声名远播,初次相见即令人印象深刻。接着,诗人提及周朝时期福建被纳入王会,暗示其历史地位。

“登山亦几人,兴寄随所逢”写出了登高过程中,诗人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接下来,“骑君常愒日,迁客多悲风”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贬谪者的感慨,暗示旅途中的寂寥与忧思。

“剑川发瓯西,万阻与海通”描绘了从剑川出发,历经艰险到达海边的旅程。诗人惊叹于地理的壮丽,尤其是发现平壤(朝鲜半岛)位于北山之东,更显国家疆域之广袤。

“我行未及巅,已见国势雄”表达了诗人站在山腰已能感受到国家的雄浑气势。随后,他遥想过去诸国降服,各自封地千里,如今却只能看到胡马在蒿蓬中哀鸣,暗示了时局变迁。

“一春长雨雾,明日归樊笼”预示着诗人即将结束旅程,回归现实。最后,诗人决定尽情探索山水幽境,提灯夜行,心境显得洒脱而坚定。

整首诗以游历鼓山为线索,融入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祝融峰观日出

星月凋零万象昏,谁能先我见朝暾。

东南已得乾坤正,蛮貊方知夜旦分。

但觉沧溟浮佛屋,却忘衡岳近天阍。

迢迢下憩山腰寺,人世烟云尚吐吞。

形式: 七言律诗

短歌送吕子约丞郡天台

露荷不肯附绿涨,石榴自欲当朱明。

我无一物与君别,持此荐以双玉瓶。

榴花结子荷成的,定亦扁舟去为客。

良集偏于吾辈悭,新功或向他山得。

我歌虽短声苦长,君不能饮酒满觞。

申公何在丽泽死,又送冥鸿谋稻粱。

形式: 古风

落叶一首别诸友客新昌

落叶一二数,遥夜忽已午。

百年能几何,望道犹未睹。

清扬得邂逅,简易从险阻。

明朝买扁舟,万议付风雨。

新诗话别恨,为我谢酸楚。

苍苍岁后竹,白首见肺腑。

要有不别时,尸居一环堵。

形式: 古风

赋芙蕖简诸友

我欲待明月,相从弄芙蕖。

月郭一再满,我行竟徐徐。

诛茅困黄埃,开卷疲蠹鱼。

缠缚二事间,红披绿萧疏。

秋风白发生,抚事增欷歔。

美人隔云山,芙蓉并吾庐。

近者不得见,逾远还何如。

花无三月长,人寿千岁馀。

相期不朽事,勿与草木俱。

君上钟鼎铭,我作山泽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