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五)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枒个样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翻译

这是一堵高达千丈直入云霄的翠绿峭壁,不知是谁调皮捣蛋在这里插了一根樵夫用的柴火。
神仙们乘坐风力飞行了万里,又跨过了这样奇特的枝丫交错的桥梁。

注释

搀天:形容极高,直插云霄。
狡狯:形容人机灵、调皮,这里带有贬义,指恶作剧。
樵:打柴的人,这里代指一根柴火。
槎枒:形容树枝错杂的样子,也可指简陋的木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尤其是那千丈翠壁的峭壁,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他想象着神仙们乘风而去,跨越的桥梁(槎枒个样桥)则奇特而富有想象力,暗示了山势的险峻和神秘。

"千丈搀天翠壁高",形象地写出山壁之高耸入云,青翠欲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定谁狡狯插遗樵",运用拟人手法,猜测是谁如此巧妙地在峭壁上留下了一处供樵夫休息的痕迹,增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趣味。

"神仙万里乘风去",诗人借神仙的形象,表达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寓言武夷山的仙气缭绕。"更度槎枒个样桥",槎枒形容树木交错,这里指奇特的桥梁,暗示了山中可能存在隐秘而奇特的通道,增加了诗歌的奇幻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武夷山的奇景和神话般的想象,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境界的憧憬,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山水意境和浪漫情怀。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六)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七)

巨石亭亭缺齧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八)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九)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