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府永言昔在昆山起义不克为僧于华亭及吴帅举事去而之兰溪今年复来吴下感旧悲歌不能已于言也

绝迹云间日,分飞海上秋。

超然危乱外,不与少年俦。

阅岁空山久,寻禅古寺幽。

干戈缠粤徼,妻子隔宁州。

乍解桐江缆,仍回谷水舟。

刀寒馀斗色,血碧带江流。

旧卒苍头散,新交白眼休。

同年张翰在,宾客顾荣留。

海日初浮屿,吴霜早覆洲。

与君遵晦意,不负一匡谋。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杨明府永言昔在昆山起义不克为僧于华亭及吴帅举事去而之兰溪今年复来吴下感旧悲歌不能已于言也》。全诗以杨明府永言的生平经历为主线,描绘了其从起义失败后遁入佛门,再到参与吴帅起义,最后重返江南的曲折历程。

首联“绝迹云间日,分飞海上秋”描绘了杨明府永言在云间消失的日子和海上孤独的秋天,隐喻其人生道路的艰难和孤独。颔联“超然危乱外,不与少年俦”则表达了他在动荡时局中超脱世俗,不与年轻人为伍的决心。颈联“阅岁空山久,寻禅古寺幽”进一步展现了他遁入佛门,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尾联“与君遵晦意,不负一匡谋”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希望与友人共同实现拯救天下的理想。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杨明府永言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送归高士之淮上

送君孤棹上长淮,千里谈经意不乖。

卜宅巳安王考兆,携书还就故人斋。

檐前映雪吟偏苦,窗下听鸡舞亦佳。

此日邴原能断酒,不烦良友数萦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赠刘教谕永锡

栖迟十载五湖湄,久识元城刘器之。

百口凋零馀仆从,一身辛苦别妻儿。

心悲漳水春犁日,目断长洲夕雁时。

独我周旋同宿昔,看君卧起节频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郝将军太极滇人也天启中守沾益余于叙功疏识其姓名今为医客于吴之上津桥言及旧事感而有赠

曾提一旅制黔中,水蔺诸酋指顾空。

入楚廉颇犹未老,过秦扁鹊更能工。

风高剑气蛉川外,水沸茶声鹤涧东。

桥畔相逢不相识,漫将方技试英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孝陵图

钟山白草枯,冬月蒸宿雾。

十里无立椔,冈阜但回互。

宝城独青青,日色上霜露。

殿门达明楼,周遭尚完固。

其外有穹碑,巍然当御路。

文自成祖为,千年系明祚。

侍卫八石人,祗肃候灵辂。

下列石兽六,森然象卤簿。

自马至狮子,两两相比附。

中间特崒嵂,有二擎天柱。

排立榛莽中,凡此皆尚具。

又有神烈山,世宗所封树。

卧碑自崇祯,禁约烦圣谕。

石大故不毁,文字犹可句。

至于土木工,俱已亡其素。

东陵在殿左,先时懿文祔。云有?二层,去门可百步。

正殿门有五,天子升自阼。

门内庑三十,左右以次布。

门外设两厨,右殿上所驻。

祠署并宫监,羊房暨酒库。

以至各廨宇,并及诸宅务。

东西二红门,四十五巡铺。

一一费搜寻,涉目仍迷瞀。

山后更萧条,兵牧所屯聚。

洞然见铭石,崩出常王墓。

何代无厄菑,神圣莫能度。

幸兹寝园存,皇天永呵护。

奄人宿其中,无乃致亵污。

陵卫多官军,残毁法不捕。

伐木复撤亭,上触天地怒。

雷震樵夫死,梁压陵贼仆。

乃信高庙灵,却立生畏怖。

若夫本卫官,衣食久遗蠹。

及今尽流冗,存两千百户。

下国有虮臣,一年再奔赴。

低徊持寸管,能作西京赋。

尚虑耳目褊,流传有错误。

相逢虞子大,独记陵木数。

未得对东巡,空山论掌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