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教谕永锡

栖迟十载五湖湄,久识元城刘器之。

百口凋零馀仆从,一身辛苦别妻儿。

心悲漳水春犁日,目断长洲夕雁时。

独我周旋同宿昔,看君卧起节频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赠刘教谕永锡》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描述与友人刘永锡的深厚情谊,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生活境遇的深切关怀。

首联“栖迟十载五湖湄,久识元城刘器之”开篇即点明了两人相识已久,共同经历了十年的岁月,地点在五湖之畔,暗示着二人友情的深厚和长久。

颔联“百口凋零馀仆从,一身辛苦别妻儿”描绘了刘永锡家庭的不幸遭遇,百口之家只剩下了仆从,自己一人辛劳奔波,与妻儿分离,流露出对友人生活的同情和感慨。

颈联“心悲漳水春犁日,目断长洲夕雁时”运用了漳水、春犁、长洲、夕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独我周旋同宿昔,看君卧起节频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无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如同亲兄弟一般,相互扶持,共度难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友人生活境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郝将军太极滇人也天启中守沾益余于叙功疏识其姓名今为医客于吴之上津桥言及旧事感而有赠

曾提一旅制黔中,水蔺诸酋指顾空。

入楚廉颇犹未老,过秦扁鹊更能工。

风高剑气蛉川外,水沸茶声鹤涧东。

桥畔相逢不相识,漫将方技试英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孝陵图

钟山白草枯,冬月蒸宿雾。

十里无立椔,冈阜但回互。

宝城独青青,日色上霜露。

殿门达明楼,周遭尚完固。

其外有穹碑,巍然当御路。

文自成祖为,千年系明祚。

侍卫八石人,祗肃候灵辂。

下列石兽六,森然象卤簿。

自马至狮子,两两相比附。

中间特崒嵂,有二擎天柱。

排立榛莽中,凡此皆尚具。

又有神烈山,世宗所封树。

卧碑自崇祯,禁约烦圣谕。

石大故不毁,文字犹可句。

至于土木工,俱已亡其素。

东陵在殿左,先时懿文祔。云有?二层,去门可百步。

正殿门有五,天子升自阼。

门内庑三十,左右以次布。

门外设两厨,右殿上所驻。

祠署并宫监,羊房暨酒库。

以至各廨宇,并及诸宅务。

东西二红门,四十五巡铺。

一一费搜寻,涉目仍迷瞀。

山后更萧条,兵牧所屯聚。

洞然见铭石,崩出常王墓。

何代无厄菑,神圣莫能度。

幸兹寝园存,皇天永呵护。

奄人宿其中,无乃致亵污。

陵卫多官军,残毁法不捕。

伐木复撤亭,上触天地怒。

雷震樵夫死,梁压陵贼仆。

乃信高庙灵,却立生畏怖。

若夫本卫官,衣食久遗蠹。

及今尽流冗,存两千百户。

下国有虮臣,一年再奔赴。

低徊持寸管,能作西京赋。

尚虑耳目褊,流传有错误。

相逢虞子大,独记陵木数。

未得对东巡,空山论掌故。

形式: 古风

十庙

我来鸡笼下,十庙何苍凉。

周垣半倾覆,栋宇皆颓荒。

树木已无有,寂寞馀山冈。

功臣及卞刘,并作瓦砾场。

卫国有遗主,尚寓五显堂。

武惠仅一间,庙貌犹未亡。

蒋庙颇完具,欹侧惟两廊。

帝王殿已撤,主在门中央。

或闻道路言,欲改祀三皇。

真武并祠山,香火仍相当。

其南特焕然,汉末武安王。

云是督府修,中绝以堵墙。

陪京板荡馀,百司已更张。

神人悉异名,不改都城隍。

朔望及雩祈,顿首诚恐惶。

神奉太祖敕,得治诸东羌。

留此金字题,昭示同三光。

上天厌支德,神祗顾馨香。

上追洪武中,遣祀明纶将。

二百七十年,吉蠲存太常。

三灵俄乏主,一代沦彝章。

圜丘尚无依,百神焉得康。

骑士处高庙,陵阙来牛羊。

何时洗妖氛,逐去诸不祥。

无文秩新邑,人鬼咸迪尝。

复见十庙中,冠佩齐趋跄。

此诗神听之,终古其母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金山

东风吹江水,一夕向西流。

金山忽动摇,塔铃语不休。

贿师一十万,虎啸临皇州。

巨舰作大营,飞橹为前茅。

黄旗亘长江,战鼓出中洲。

举火蒜山旁,鸣角东龙湫。

故侯张子房,手运丈八矛。

登高瞩山陵,赋诗令人愁。

沈吟十年馀,不见旌旆浮。

忽闻王旅来,先声动燕幽。

阖庐用子胥,鄢郢不足收。

况兹蠢逆虞,已是天亡秋。

愿言告同袍,乘时莫淹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