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其七)送吴丞入幕

祈山底处,为二松千竹,肯题崖壁。

雪洒谈犀麾雁鹜,尔辈何烦涉笔。

使者知乎,民其劳止,且莫闲耕织。

片言金石,唤回春意无极。

虽则王谢人家,一癯仙泽,面作苍烟色。

茶灶笔床将雨屐,吟到梅花消息。

贱子何为,老仙如问,莫道头今白。

寒蓑几梦,研朱看点周易。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在祈山的山脚下,有成千上万的松树和竹林,你愿意在崖壁上题字吗?
雪花洒落,如同犀角挥动,驱散了雁鸭,你们何必还要费心提笔呢。
使者啊,你知道吗,百姓已经劳累不堪,暂且不要让他们忙于耕织了。
简短的话语,如金石般铭记,能唤回无尽的春意。
即使是王谢这样的贵族之家,也有清瘦的仙人,面色如蒙着苍烟。
他们在茶灶、笔床边,穿着雨鞋,期待着梅花的消息。
我这个卑微的人,如果仙人询问,别说我如今已白发苍苍。
在寒蓑下,我做了许多梦,研磨朱砂,解读《周易》。

注释

祈山:地名,可能指某座山。
题崖壁:在山崖上刻字。
使者:指传达命令或信息的人。
劳止:劳累停止,指休息。
研朱:研磨朱砂,用于写字或绘画。
周易: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酹江月·其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事变化的反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祈山底处,为二松千竹,肯题崖壁。”这里写的是山脚下有两棵松树和成千上万的竹子,似乎在邀请诗人在悬崖峭壁上题字。景物描写生动,显示出一种雄伟与静谧相结合的意境。

“雪洒谈犀麾雁鹜,尔辈何烦涉笔。”这句话里,“雪”指的是诗人的文采,像洁白的雪花一样纯净;“谈犀麾雁鹜”则是形容文章如同古代名臣贤士的著作那样高雅与深邃。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才华横溢、笔下生风的赞美。

接下来的“使者知乎,民其劳止,且莫闲耕织。”则是说朝廷的使者应当知道百姓的辛勤劳作,不应让他们有空闲去从事其他琐碎的事情。这句话中隐含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片言金石,唤回春意无极。”这里用的是“金石之声”来比喻诗人的文章声音铿锵有力,如同金属和石头撞击出的声音一样清脆。同时,“唤回春意”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文采能够唤醒人们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期望。

“虽则王谢人家,一癖仙泽,面作苍烟色。”这句话里,“王谢人家”指的是古代名门望族,如王、谢家族;“一癖仙泽”则是形容诗人的心性如同仙境中的甘露一样清澈。最后一句“面作苍烟色”则是说友人的脸庞在苍茫的云烟中显得更加淡雅脱俗。

“茶灶笔床将雨屐,吟到梅花消息。”这里描写的是诗人静坐书房之中,外面下起了细雨,而内心却是清明如洗。在这种氛围中,他吟诵着与梅花有关的佳句,感受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贱子何为,老仙如问,莫道头今白。”这句话里,“贱子”是诗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微末;“老仙如问”则是在询问长寿的仙人,而“莫道头今白”则是说不要提起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这句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淡然。

最后,“寒蓑几梦,研朱看点周易。”这里的“寒蓑”指的是深夜,诗人在这寂静的时刻里沉浸于对古籍《周易》的研究之中。透露出一种对知识追求不懈怠努力、始终如一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的高洁品格与学问修为。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其三)

秋水涵空如镜净。满镜清寒,倒碧摇山影。

药户谁抨圆玉静。碧纱人怯黄昏醒。

丛桂小山寒井井。唤起江南,一叶莼鲈兴。

先自新愁愁夜永。不堪宋□重提省。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二)

山抹修眉横绿净。浦溆生寒,立尽梧桐影。

香灺未消帘幕静。醉红如洗风吹醒。

一夜秋声连玉井。梦落孤篷,已尽山阴兴。

戍角凄凉清漏永。江南烟雨何堪省。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一)用韵秋怀

雁落寒沙秋恻恻。明月芦花,共是江南客。

骑鹤楼高边羽急。柔情不尽淮山碧。

世路只催双鬓白。菰菜莼羹,正自怜人忆。

归梦不知江水隔。烟帆飞过平如席。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句(其二)

一钱太守今贪吏,五柳先生歙富民。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