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名为《酹江月·其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事变化的反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祈山底处,为二松千竹,肯题崖壁。”这里写的是山脚下有两棵松树和成千上万的竹子,似乎在邀请诗人在悬崖峭壁上题字。景物描写生动,显示出一种雄伟与静谧相结合的意境。
“雪洒谈犀麾雁鹜,尔辈何烦涉笔。”这句话里,“雪”指的是诗人的文采,像洁白的雪花一样纯净;“谈犀麾雁鹜”则是形容文章如同古代名臣贤士的著作那样高雅与深邃。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才华横溢、笔下生风的赞美。
接下来的“使者知乎,民其劳止,且莫闲耕织。”则是说朝廷的使者应当知道百姓的辛勤劳作,不应让他们有空闲去从事其他琐碎的事情。这句话中隐含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片言金石,唤回春意无极。”这里用的是“金石之声”来比喻诗人的文章声音铿锵有力,如同金属和石头撞击出的声音一样清脆。同时,“唤回春意”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文采能够唤醒人们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期望。
“虽则王谢人家,一癖仙泽,面作苍烟色。”这句话里,“王谢人家”指的是古代名门望族,如王、谢家族;“一癖仙泽”则是形容诗人的心性如同仙境中的甘露一样清澈。最后一句“面作苍烟色”则是说友人的脸庞在苍茫的云烟中显得更加淡雅脱俗。
“茶灶笔床将雨屐,吟到梅花消息。”这里描写的是诗人静坐书房之中,外面下起了细雨,而内心却是清明如洗。在这种氛围中,他吟诵着与梅花有关的佳句,感受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
“贱子何为,老仙如问,莫道头今白。”这句话里,“贱子”是诗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微末;“老仙如问”则是在询问长寿的仙人,而“莫道头今白”则是说不要提起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这句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淡然。
最后,“寒蓑几梦,研朱看点周易。”这里的“寒蓑”指的是深夜,诗人在这寂静的时刻里沉浸于对古籍《周易》的研究之中。透露出一种对知识追求不懈怠努力、始终如一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本身的高洁品格与学问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