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副使邓崇政

圣人御皇极,治世跻虞唐。

天下皆鼓舞,四夷尽来王。

夫何有小丑,迩者自荆襄。

弄兵敢称乱,啸聚成猖狂。

郡邑为骚动,居民废耕桑。

事闻上震怒,愚民渎天常。

即日命大将,十乘先启行。

又命大司马,同行总其纲。

师出在严翼,不可无预防。

汝端作御史,汝往绳怠遑。

臣端拜稽首,感激怀忠良。

戮力仗天威,同心靖一方。

凯旋论功赏,升秩沭恩光。

荆南既已定,西边复扰攘。

岂曰圣明世,屡见叛封疆。

蠢尔亡命徒,招呼聚山冈。

不知圣恩抚,渐有牙距张。

倚险肆剽掠,边人亦忧惶。

天子曰无恐,一将足以当。

莅军遣元帅,机务属都堂。

纠察命臣端,汝有闻湖湘。

汝行务敬戒,毋使妄杀伤。

命下咸发愤,车马出煌煌。

荷戈忘辛苦,历险经雪霜。

深入抵巢穴,驱戮如犬羊。

渠魁受拘絷,馀众无潜藏。

边尘成晏堵,中外皆乐康。

捷闻天子喜,有功当尽偿。

次第见升赏,大小无遗忘。

汝端两效职,与汝金腰黄。

陜右迩边境,汝曹多名望。

汝作臬府副,职任汝自强。

再拜受恩命,吉日戒行装。

举手谢朝列,驰驱辞帝乡。

七月时雨霁,都门秋气凉。

路㫄拥冠盖,祖道陈壶觞。

相送不忍别,携手上河梁。

北风来拂拂,河水流汤汤。

斗酒倾未已,旆帆风中飏。

共言当此去,何以答圣皇。

当知职分尽,安肯负寸长。

皇皇夙夜际,肃肃寅畏将。

冤民颂定国,奸贪避张纲。

殷勤同年友,劝勉陈诗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陈维裕所作的《送副使邓崇政》诗,描绘了朝廷派遣官员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景。诗中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责任感和忠诚精神。

首段提到圣人治理国家,天下太平,四夷来朝,但随后描述了小股叛乱势力兴起,扰乱地方,导致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朝廷迅速作出反应,派遣大军平叛,并指派御史监察军队行动,确保正义执行。

接着,诗人赞扬了御史的忠诚与勇敢,以及军队在平叛中的英勇表现。胜利归来后,功臣们得到了应有的奖赏,国家恢复了和平与繁荣。诗中还提到了后续的边疆动荡,再次派遣军队平叛,显示了朝廷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即将离京前往边疆任职的副使邓崇政的祝福与期望,希望他能继续履行职责,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诗中充满了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向往,以及对忠诚官员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视,也体现了忠诚、勇敢、公正等传统美德的价值。

收录诗词(17)

陈维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柏台感兴(其一)

晨坐柏台上,柏树阴且浓。

群鸦方蔽集,晓日初曈曈。

风吹柏树枝,玉露滴台中。

台下有芳葩,朝来不禁风。

一动尽披靡,况能保隆冬。

于焉重有感,使我德愈充。

若无岁寒操,对此亦何容。

形式: 古风

柏台感兴(其二)

南国有佳人,安居在深闱。

贞静备淑德,婉娈多令姿。

中馈素所谙,女红亦其宜。

奈何家贫薄,良媒不相知。

桃夭未见赋,摽梅已愆期。

邻人为兴叹,彼心终不移。

嫁郎须柯斧,大节安可亏。

世间苟得者,视之良忸怩。

形式: 古风

寄弟养志

别汝一载馀,思汝心转切。

不知汝在家,所为何事业。

男儿贵立身,出处当豪杰。

汝志素云养,汝性亦不拙。

勉励方成人,优游总无益。

旦夕奉亲馀,无令废书籍。

青春不再至,岁月莫虚掷。

有司取人才,文章要矜式。

熟路驰轻车,任尔随所适。

非我私杜撰,乃我所亲历。

万里寄汝言,为我铭胸臆。

形式: 古风

送金少卿尊甫致南安太守归政

都门七月天气凉,榴花落尽杨叶黄。

送君载酒都门道,疋马此时思旧乡。

君家金陵江上住,家世冠裳朝夕聚。

蠹简牙签满几床,芝兰玉树当庭户。

自昔聪明夐不群,读书万卷思匡君。

三策袖中未及献,一官赞务摅忠勤。

九年出补南安守,籍籍声名满人口。

列郡官僚不敢欺,绕村黎庶皆耕耨。

黎庶耕耘岁每登,黄堂白昼清如冰。

门无私谒心常泰,狱少冤民讼不兴。

迩来考绩朝帝所,卧辙攀辕民父母。

共愿眼前留寇恂,毋令去后思何武。

黄门有子久鸣珂,远来相见情如何。

人争京国誇桥梓,君却还山慕薜萝。

平明跃马长安路,綵绳玉壶酒如乳。

遥波落木怆离情,明月白云引归趣。

凤皇山南白鹭洲,昔年别处今白头。

秣陵风景常在目,却羡长江天际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