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淳湖水新涨舟行芦苇上十馀里

前舟疾如飞,后舟忽追及。

何物舟背沙沙声,葭薍丛中靡舟入。

初疑舟在浅水行,蓑蓑尺五黏天青。

谁知一篙不及底,五月已见湖波平。

我昔经过始冰涣,水枯尽是黄沙岸。

等闲重作倚篷人,浩皛芊眠一悽断。

如云帆影去复来,似雪沙鸥聚还散。

先时弱质易惊秋,此日偏令远目愁。

霜清会见根株出,莫送飞花上客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于新涨的湖水上,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开篇以“前舟疾如飞,后舟忽追及”两句,生动展现了舟行之快,随后通过“何物舟背沙沙声,葭薍丛中靡舟入”,描绘了舟行于芦苇丛中的情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初疑舟在浅水行,蓑蓑尺五黏天青”两句,通过想象和比喻,表现了湖水的清澈与广阔,仿佛天空与湖面相连。然而,“谁知一篙不及底,五月已见湖波平”揭示了湖水的新涨,波平如镜,给人以宁静而深邃的感受。

诗人回忆起过去湖水结冰、沙岸裸露的情景,“我昔经过始冰涣,水枯尽是黄沙岸”,与眼前湖水新涨、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等闲重作倚篷人,浩皛芊眠一悽断”两句,写出了诗人再次成为舟上的旅人,面对浩渺的水面,心中涌起的复杂情感。接下来,“如云帆影去复来,似雪沙鸥聚还散”描绘了湖面上帆影与沙鸥的动态美,赋予画面以生命力。

最后,“先时弱质易惊秋,此日偏令远目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即使是在秋天这样容易引发哀愁的季节,如今却因湖水的变化而感到忧伤。“霜清会见根株出,莫送飞花上客舟”则寄寓了诗人希望留住美好瞬间,不让落花随风飘散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高淳先大父官广文处也景仁生于此四岁而孤至七岁始归今过斯地不觉怆然

茫如积世渺疑尘,苜蓿荒斋几度新。

当日白头犹哭子,而今孤稚渐成人。

同骖竹马应无伴,反哺林乌尚有亲。

归去恐伤慈母意,莫将风景话酸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富阳

晓天曈曈江漠漠,估帆四开估客乐。

樟亭饮来酒未消,已在富春城下泊。

潮来直浸城根平,城门昼开闻市声。

人居此间亦何好,水色山光餐不了。

沙头愁煞捕鱼人,捕得鱼多卖钱少。

形式: 古风

过钓台

桐君入我梦,趣我推篷起。

一鸟啼岩间,双台峙云里。

十载道旁情,惟有狂奴耳。

更酌十九泉,饱看桐江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新安程孝子行

新安江水何粼粼,我间一岁来问津。

问我何数数,爱其地气盘礴人风古淳。

山高泽深土杳厚,宜产独行君子先天民。

六年往复卒未见,匪不可见难乎真。

有程孝子洪坑人,是果以孝亲其亲。

行孤迹晦人罕道,嘉禾夫子为我言之频。

言其去岁来负笈,见其戌削骨立如束薪。

颜色虽黯惨,其中含古春。

经年共寝处,曾不轻笑颦。

退乃察其隐,悲泪流盈巾。

问之不肯语,却立常逡巡。

一风吹衣露其肘,有大如掌疮瘢新。

孝子不及掩,穷叩乃得知其因。

生年十三五,常如日初寅。

嬉戏父母侧,谓此若可终其身。

一朝父也天所夺,槌胸恸绝呼苍旻。

方知父母年,瞬息皆堪珍。

回头顾慈母,夕若不保晨。

思父兮断绝,事母兮苦辛。

画行不离侧,夜卧不沾席与茵。

积此垂数载,母病床吟呻。

孝子卒无计,刲股可疗闻之人。

是夕风雨急,黑云垂车轮。

抽刀暗室室生白,扼肉多处挥如银。

肉乎我母寄汝命,快意一割无由颦。

作羹进母霍然起,吾肉效矣他何论。

背人出疮处,隐隐还鳞鳞。

是何灵异无所苦,合处若有神缄纫。

无何母病忽大渐,彻昼夜侍无欠伸。

俄然起四顾,出屋行逡逡。

姊氏怪其状,侦至趋随尘。

见其持刀袒臂向空祝,侧目视臂刀且抡。

急从后至反其臂,责以戕体伤亲神。

从兹形影不相失,母亦奄逝当兹辰。

孝子长呼姊误我,一毁不复能支振。

三年庐墓如一日,近泪赤土无荆榛。

林深地旷绝闻见,皓鸟皬雀日久投怀驯。

至今岁时省墓辄号恸,恸时四野愁霾屯。

我思孝子孝,愚乃成其纯。

世人薄天性,剿说摇其唇。

毁伤固有戒,杀身亦成仁。

百无可冀冀一济,一发尚欲回千钧。

此时遑及引文义,何者孝子何忠臣。

先生闻言亦颔首,命我纵笔为敷陈。

自惭腕弱不能达,赊愿欲贡王为宾。

景星祥凤出示世,一挽末俗归于醇。

不然刻君黄山三十六峰顶,坐使姓氏万古同嶙峋。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