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县学的景象与氛围。首句“碧瓦鳞鳞接近郊”,以碧瓦比喻学府的庄严,鳞鳞则形容其排列整齐,靠近郊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环境。接着,“青青衿佩得同袍”描绘了学子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如同兄弟般团结在一起的情景。
“欣闻庠序儒风盛”表达了对县学内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的喜悦之情。“不见桑榆太白高”可能是在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学子们在学府中的时光宝贵且短暂。
“鲁国已观沂上舞”引用《论语》中孔子带领弟子在沂水边舞蹈的故事,象征着学子们在学府中不仅学习知识,也追求精神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汉朝应货蜀中刀”则可能是在赞扬县学培养出的学子们具有像蜀地工匠一样精湛的技艺或能力。
最后,“献酬济济升平事,泮水从今有弁髦”表达了对县学学子们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学术交流和活动的赞美,同时也预示着他们将为社会带来和平与繁荣。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县学教育成就的颂扬,也是对学子们未来贡献社会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