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上人以铁如意遗余作歌答之

吾闻壮夫一吷昆吾折,大半精光犹未灭。

鍊为如意坚且强,镂作盘螭颇殊绝。

宛若寒空千丈电,泠如阴山太古雪。

何年却入高僧手,魍魉见之应却走。

有时举向莲花座,人天万众俱回首。

羡师根尘久已除,身外尤物徒区区。

知予颇解鸿都学,相招为署阿兰居。

空中一掷偶称意,倒匣不吝牟尼珠。

尘昏幸借指授力,揽结愿与行藏俱。

用之可代巨鳌足,小试肯碎珊瑚株。

吁嗟人生电露真须臾,满堂金玉非良图。

坏衣瓦铁堪为供,绮障转觉羞吾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乾上人以铁如意遗余作歌答之》描绘了一件铁如意的非凡魅力。诗人首先赞叹其来历不凡,曾被壮士所持,虽经岁月磨砺,但仍坚韧无比,工艺精湛。如意形制独特,犹如寒空闪电或阴山古雪,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似乎具有驱邪之力,连魍魉见之也会退避。

诗人想象如意被高僧持有,成为佛法的象征,每当展示给佛像或信徒,都能引发敬畏和敬仰的目光。他羡慕乾上人能超脱尘世,对物质之物看淡,而自己则愿意接受这份礼物,视其为修行的助力。他认为如意可以象征巨鳌的足力,即使在小事上也能展现出其价值,不会轻易破碎珊瑚般珍贵的事物。

最后,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认为金银珠宝并非长久之计,而铁如意这样的简朴之物更能体现生活的真谛。他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乾上人赠予的珍视,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赞美铁如意,寓言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收录诗词(1594)

黎民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神鼎歌为任参军赋

神鼎何年出荆土,三趾龙文形制古。

丹砂水碧纷斓斑,款识纵横尚堪睹。

就中星罗六十字,读之钳口不能数。

王在寒师命太史,对扬王休周仲父。

戈鋋矛戟森开张,蛟螭离奇忽奔舞。

嗟尔神物胡为来,中兴抚运重明开。

两宫鼎食备厚养,万方玉铉多良材。

千夫操畚筑城下,富媪有意呈奇瑰。

琅函将发出紫气,石窌大吼如惊雷。

牧臣盱眵诧灵异,贮之为筑中天台。

衡霍呵卫驱罔两,江汉洗涤倾尊罍。

予生好奇颇识字,荒僻安能逢盛事。

搦管争传王太令,得宝况是任公子。

空勤枣木勒千言,尚乏赫蹄遗一纸。

逡巡闻未献明堂,金薤灵篇尚秘藏。

且罢山中采黄独,期君蚤晚发潇湘。

形式: 古风

送本空上人西游

圆师亦是吾乡士,少小出游迷处所。

寻师忽遇清凉山,裹足不踏长安路。

持咒经禅阅几霜,知有慈亲在故乡。

锡挂一袍迅飞鸟,身轻千里不赍粮。

白发相逢不相识,雨泣含凄愬胸臆。

难将恩爱等寻常,惟有无生堪报德。

欲留橘井与比邻,小筑茅龛结胜因。

魔王璎珞空持赠,长者黄金不贷贫。

白云又指苍梧道,三月瘴江多毒草。

钵里潜龙应避踪,水底鲛人争献宝。

机锋妙说倒王公,登坛振铎演宗风。

勿谓道安逢凿齿,须知玄度待支公。

形式: 古风

送泰泉先生赴南都掌院

旧迹纡皇览,稽谋藉老成。

位因推隽起,国以用儒荣。

凤阁纶为草,龙门史作程。

所希调鼎鼐,延首咏升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粤台山怀古四首(其二)

京台聊暇日,四望柳条春。

象郡元吞楚,龙洲自隔秦。

英雄无窟宅,战伐有埃尘。

汉文宽大诏,犹自感遗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