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征

畏暑倦长道,呼童戒宵征。

三更渡前溪,溪水清且鸣。

舟人自相唤,炬火如疏星。

俯视乱石多,仰见北斗横。

微微白露下,磔磔宿鸟惊。

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

光采散草木,凉意侵冠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行舟渡溪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畏暑倦长道”,透露出诗人对长途跋涉的疲惫与厌倦,渴望逃离酷热与劳顿。接着,“呼童戒宵征”则展现了他为夜行所做的准备,体现了旅途中的谨慎与细心。

“三更渡前溪,溪水清且鸣”,将时间点定在深夜三更,溪水清澈而潺潺作响,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舟人相互呼唤,火炬闪烁如疏星,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与遥远。

“俯视乱石多,仰见北斗横”,通过俯瞰与仰望的视角转换,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同时也借北斗星的指引,象征着方向与希望。接下来,“微微白露下,磔磔宿鸟惊”,描绘了露珠轻降与夜鸟惊飞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最后,“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描述了诗人乘坐竹轿穿越密林,随着距离的拉近,月光逐渐明亮起来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旅途的继续描绘,也寓意着光明与希望的逐渐显现。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行舟渡溪的全过程,从疲惫与期待,到静谧与神秘,再到希望与光明的转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以及在旅途中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超越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汎湘江

十日行湘江,湘水清而温。

不疗亭午渴,却忆土井浑。

道傍古刹竿,著屋高树根。

飞泉出山腹,甘冷冰瓶盆。

何止解百忧,一洒尘埃昏。

设供者谁与,稽首两足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上封寺

七月十五夜,我在祝融峰。

与世隔几尘,上天通九重。

手取白玉盘,纳之朱陵宫。

群山罗豆豋,万籁酣笙镛。

尽酌五湖水,劝我酒一钟。

为君赋长言,写向西北风。

形式: 古风

岸傍偶得木犀

天公不求金,富媪不复藏。

居然土同价,散作草木芳。

英英园中葵,一心倾太阳。

采采篱下菊,令汝寿命康。

惟此木之犀,更贮万斛香。

雄姿傲霜雪,鳞甲森青苍。

三贤鼎足立,正色凛相望。

岂比桃李徒,红紫纷披昌。

聊息贪者心,来上君子堂。

岁晚从我游,寘汝兄弟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王弱翁与余相遇汉口赋古意赠别

我船行荆江,厌此江水浑。

北风知人意,引著清汉滨。

汉滨有佳人,心与汉水白。

涉江弄秋叶,唤客踏明月。

明月永相望,佳人不可忘。

期君以千年,佩我明珠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