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明府村夜原韵

世事浮沈付酒尊,海蟾高挂到衡门。

身依竹节常分影,梦绕花须欲断魂。

灯下书声乾宿蠹,耳中蛩语失悲猿。

怜才独有使君在,频檄诗篇过草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乡村夜晚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联“世事浮沈付酒尊,海蟾高挂到衡门”,开篇即以“酒尊”二字点出诗人借酒浇愁的心境,同时将“海蟾”(月亮)高悬于衡门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境。此处“海蟾”不仅指明月,也暗含宇宙之大、人生之渺小的哲思。

颔联“身依竹节常分影,梦绕花须欲断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竹节与花须,既是自然界中的美好元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常分影”与“欲断魂”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其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颈联“灯下书声乾宿蠹,耳中蛩语失悲猿”,转而描写室内的情景。灯下读书,书声朗朗,却能驱散久藏书页间的虫蛀痕迹,象征着知识的力量与希望。而“耳中蛩语失悲猿”,则以听觉的转换,从外界的哀怨转向内心的宁静,暗示诗人通过阅读与思考,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尾联“怜才独有使君在,频檄诗篇过草垣”,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与珍惜。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只有诗人与“使君”(可能是指某位理解并欣赏其作品的朋友)相知相惜,通过频繁传递的诗篇,建立起心灵的桥梁。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文学交流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以及自我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4)

郑应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情耿介,崇尚气节。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起事,同党郭国祯强行召募,郑不从,夜晚携妻子遁逃而去。招募者遍寻不著,怒焚其屋,尽为灰烬。朱一贵事件平定后,巡抚张伯行荐举为孝廉方正,婉拒不赴。主掌县书院教席长达十馀年,有益地方文教甚多,年近八十而逝

  • 字:桐君
  • 籍贯:凤山县
  • 生卒年:1713

相关古诗词

节妇郑氏诗

杀身取义古为程,世上浮云一羽轻。

松柏自能留正气,杨花终不是芳名。

青丝半缕悬寒月,碧冢双封吊暮鼪。

今日使君题赠尔,乌衣门巷觉峥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龟山晚眺

龟山日色冷长空,竹杖行吟醉晚风。

诗句都从閒里得,物情好向静时穷。

清潭照影澄云白,老树彫霜坠叶红。

可是逢秋悲宋玉,暮蝉环噪蕊珠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展重阳

重阳辜负此良辰,再展佳期话夙因。

风雨满园今已过,催租防有再来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春游竹溪寺

千竿缘竹一湾溪,掩映禅房绕曲堤。

烟湿翠园花隐隐,云深碧涧草萋萋。

无营祇觉幽怀旷,自在惟闻好鸟啼。

清磬数声人去也,咏归还过画桥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