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笳曲

朔管迎秋动,雕阴雁来早。

上郡隐黄云,天山吹白草。

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

江南戍客心,门外芙蓉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秋风吹过边塞,雁群早早飞来。
上郡之地被黄沙笼罩,天山之巅白草摇曳。
战马在寒冷的沙漠中嘶鸣,朝阳照亮了霜冻的堡垒。
江南的戍守士兵心中思乡,门外的芙蓉花已经凋零。

注释

朔管:北方的管乐器,代指秋天的到来。
雕阴:地名,可能指代边关地区。
雁来早:大雁提前南飞,暗示季节变化。
上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陕西北部。
黄云:形容黄沙漫天。
天山:中国西部的山脉,这里可能象征边疆。
白草:冬季草木枯黄,这里形容天山的景象。
嘶马:战马发出的声音。
寒碛:寒冷的沙漠。
霜堡:被霜覆盖的堡垒,可能指军事要塞。
江南:中国的南方地区,与边疆形成对比。
戍客:戍守边疆的士兵。
芙蓉:荷花,这里代指故乡的景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边疆戍卒孤独寂寞和思念家乡的情感。朔管,即北方的边疆之地;雕阴,指雁过云间呈现的影子;上郡隐黄云,天山吹白草,则是描绘边塞秋高气爽、草木凋零的景象。嘶马悲寒碛,朝阳照霜堡,更是通过马儿的嘶鸣和清晨的霜冻,传达出边疆的肃杀与孤独。而最后两句“江南戍客心,门外芙蓉老”,则透露出诗人对遥远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老去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将边塞的苍凉与江南的温暖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展示了诗人的深沉情感。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会昌丙寅丰岁歌

丙寅岁,休牛马。风如吹烟,日如渥赭。

九重天子调天下,春绿将年到西野。

西野翁,生儿童。

门前好树青䒠茸,䒠茸单衣麦田路。

村南娶妇桃花红,新姑车右及门柱,粉项韩凭双扇中。

喜气自能成岁丰,农祥尔物来争功。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西洲曲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

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

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

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

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

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

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

门前乌臼树,惨澹天将曙。

鹍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

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

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

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歌辞.侠客行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形式: 乐府曲辞

江南曲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

轧轧摇浆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

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沈。

拾萍萍无根,采莲莲有子。

不作浮萍生,宁为藕花死。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

含愁复含笑,回首问横塘。

妾住金陵浦,门前朱雀航。

流苏持作帐,芙蓉持作梁。

出入金犊幰,兄弟侍中郎。

前年学歌舞,定得郎相许。

连娟眉绕山,依约腰如杵。

凤管悲若咽,鸾弦娇欲语。

扇薄露红铅,罗轻压金缕。

明月西南楼,珠帘玳瑁钩。

横波巧能笑,弯蛾不识愁。

花开子留树,草长根依土。

早闻金沟远,底事归郎许。

不学杨白花,朝朝泪如雨。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