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亲写版牌云(其一)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若欲去影留身,不知身影常虚。

身影从来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拟憎凡爱圣,生死海里常浮。

形式: 六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镜中之影为喻,探讨了自我认知与存在本质的深刻哲理。诗人首先指出,镜中之影与观者自身并无二致,暗示了个体存在的主观性与相对性。接着,提出如果想要去除影子而保留身体,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幻象,因为影子与身体的本质是空无的,无法被真正分离或保留。

进一步地,诗人强调影子与身体从来就没有实质上的差异,不存在绝对的一或无,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无常和空性的观念。最后,诗人通过“若拟憎凡爱圣,生死海里常浮”这句话,表达了对世俗情感(凡)与超凡境界(圣)之间关系的思考,指出无论追求何种状态,都可能陷入生死轮回的无尽循环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镜像的比喻,引导读者反思自我认知、存在本质以及在世俗与超脱之间的选择,体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智慧。

收录诗词(43)

义存(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师亲写版牌云(其二)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有物密救人,争奈人不知。

形式: 古风

偈颂六首(其一)

直下犹难会,寻言转更赊。

拟论佛与祖,特地隔天涯。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颂六首(其二)

有曲无弦索,宫商调不同。

若人才和得,拍拍尽为龙。

形式: 偈颂

偈颂六首(其三)

彩笔除装色更浓,针挑疮患理难同。

维摩昔日称何事,迷从西土却还东。

形式: 偈颂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