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翠鸳鸯》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翠鸳鸯图景。
首句“翠翘紫葆自参差”,描绘了翠绿的羽毛与紫色的尾羽交错,各自独立而又和谐共存的景象,展现出鸳鸯独特的美丽与自然之美。接着,“碧水寒塘欲斗奇”一句,将画面转向了碧绿的水面与寒冷的池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仿佛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一场无声的竞争。
“弄影晓霜迷瓦甃,回文夜织傍机丝”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鸳鸯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清晨的霜雾中,鸳鸯的身影在瓦片上留下斑驳的倒影,显得格外迷人;夜晚,它们如同织女一般,在水面轻盈地穿梭,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篇章。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鸳鸯的动态美,也赋予了它们以智慧和情感。
“双垂锦带偏连理,乱落青陵尚满枝”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鸳鸯比作双垂的锦带,象征着它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描绘了鸳鸯在树枝间嬉戏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七十二行俱并蒂,不教草草怨将离”一句,表达了对鸳鸯长久相伴、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即使面对离别,也不会轻易抱怨的情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鸳鸯生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生命中真挚情感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