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道中

平沙极目草凄凄,东望乡关路欲迷。

来日曾经沧海北,去程应指暮云西。

山连函谷形多险,地近黄河势渐低。

明日驱车又何处,题诗聊自记鸿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此诗《淇县道中》由清代诗人严金清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淇县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句“平沙极目草凄凄”,以广阔的沙漠和稀疏的草地起笔,营造出一种辽远而荒凉的景象,引人入胜。接着,“东望乡关路欲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远方行走时对归途的迷茫与期待。

“来日曾经沧海北,去程应指暮云西。”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与未来相连,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也预示了未来的行程。通过“沧海北”与“暮云西”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哲思。

“山连函谷形多险,地近黄河势渐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地理特征,函谷关的险峻与黄河的壮阔,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挑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生命旅程中困难与挑战的深刻理解。

最后,“明日驱车又何处,题诗聊自记鸿泥。”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往经历的记录。这不仅是对个人旅程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题诗”这一行为,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留存在诗中,如同在鸿泥上留下印记,寓意深远。

综观全诗,《淇县道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情感投射,更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与哲理探讨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深意的画面。

收录诗词(86)

严金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阻雨怀庆

轮蹄仆仆几时休,风雨重峁动旅愁。

懒仆贪眠频倚枕,疲驴无力各垂头。

家庭况味何堪忆,知己恩情未易酬。

明日层云开霁色,扬鞭西去莫勾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孟县过黄河

边陲何日靖干戈,只为雄心任折磨。

羸马轻装过孟县,斜风细雨渡黄河。

旁人书剑飘零惯,商妇琵琶涕泪多。

苦忆故园归未得,樽前聊许醉颜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登洛阳城望中岳嵩山

暂卸征鞍薄暮填,洛阳城郭万家烟。

曾经沧海方知险,看得名山亦有缘。

铁骑传边兵未息,铜驼遗巷客犹眠。

酒阑欲觅还乡梦,梦到江南第二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函谷关

万里西来快壮游,关前紫气尚盈眸。

曾闻老子骑牛过,谁识田文策马忧。

形势全收天下险,兴亡不尽古今愁。

黄河日暮奔涛急,画角声声动戍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