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篇赠邓尊师

真人契玄冲,翩翩泠风俱。

游行一气中,流耀周八区。

丹雀衔白环,来授宝秘图。

内感炎灵方,欲采三素腴。

鍊成赤明液,郁华凝黍珠。

苍龙为濯氛,上玄来辟非。

将期学真侣,度之升紫虚。

自知滞尘凡,何能应玄符。

颇闻琵琶峰,肉芝发琼荂。

玉掌如婴儿,烈日暴不枯。

定当分刀圭,成此列仙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游仙篇赠邓尊师》由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所作,描绘了一位追求仙道的修行者在宇宙间自由翱翔的景象。诗中的“真人契玄冲,翩翩泠风俱”开篇即以“真人”自比,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接着,“游行一气中,流耀周八区”描述了这位修行者在宇宙中自由游走,光芒普照四方的壮丽场景。

“丹雀衔白环,来授宝秘图”则引入了神话元素,丹雀象征着吉祥与神秘,它带来宝图,暗示着修行者获得了一种指引或力量。接下来的“内感炎灵方,欲采三素腴”表明修行者内心感应到宇宙间的灵性力量,并渴望汲取这些力量以提升自我。

“鍊成赤明液,郁华凝黍珠”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炼丹炼液,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过程,修行者试图将内在的精气神凝聚成更高级别的物质形态。而“苍龙为濯氛,上玄来辟非”则进一步渲染了修行的神圣与超越,苍龙象征着力量与纯洁,上玄则代表了更高层次的存在,帮助修行者清除障碍,开辟新路。

最后,“将期学真侣,度之升紫虚”表达了修行者渴望与真正的仙人结伴,共同升入紫霄天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自知滞尘凡,何能应玄符”则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局限和对超越世俗的渴望。

“颇闻琵琶峰,肉芝发琼荂。玉掌如婴儿,烈日暴不枯”描绘了修行者向往的仙境景象,琵琶峰上的肉芝生长出琼花,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而“玉掌如婴儿,烈日暴不枯”则以婴儿般的玉掌比喻修行者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纯净与生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仙道追求的热烈情感和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80)

宋濂(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号:潜溪
  • 籍贯:浦江(今浙江浦江县)
  • 生卒年:1310—1381

相关古诗词

送黄尊师西还九宫山

崔崔九宫山,翠蕤倚层青。

飞观峙后先,宸奎烂晶荧。

中有遁世翁,霞衣佩葱珩。

仙徒一万指,执简听使令。

年来遘兵燹,散走如流星。

翁独牵青牛,寻云自躬耕。

翠华幸江汉,扈从森幢旌。

俯伏黄鹤矶,再拜陈中情。

天日下照临,簪裳受馀荣。

今又奉玺书,翩然觐神京。

太官给珍膳,法酒双玉瓶。

祗因逢景运,重瞻泰阶平。

致使方外士,恩宠沾鸿灵。

一旦赋归欤,行裾逐云轻。

自言当弱冠,绿袍佐山城。

风露感末疾,离家炼黄宁。

药烹日月鼎,符参龙虎形。

经中气象昭,玄览极窈冥。

欲期起泥丸,翀飞出孩婴。

名花满皇都,春风语流莺。

景气非不饶,归思竟缠萦。

芳岁去如矢,逝彼日堪惊。

纯阳一销铄,重阴遂相乘。

余闻重自愧,颠毛类枯茎。

逐物尚役役,栖身亦㷀㷀。

幸有一寸丹,能与万化并。

何时滴秋露,相期注黄庭。

形式: 古风

俚咏寄义门郑十山长叔侄追述严陵别意

结发与子交,二十又五春。

手足虽殊体,肝胆寔同身。

朝帷接觞翰,夜幌抱衾裯。

殷勤忠款意,寂寞采真游。

亲昵物所忌,一旦忽东西。

刚肠固无泪,不觉万行啼。

子时惜我出,饯至□溪濆。

离家二百里,不忍两相分。

情深忘道远,犹谓咫尺间。

行将过严濑,勒辔子当还。

子方执手泣,胡可便暌离。

中情一如河,东流无止而。

流水到海止,唯潮两度来。

将心比潮水,一日几十回。

欲别不成别,背颜强登舟。

子骑白马去,十步九回头。

出倚帆柱望,望望苦逾浓。

马首出复没,渐入乌龙峰。

峰高在天半,未晚涵日车。

岩阿人已隐,恨不铲嵯峨。

身虽逐棹发,魂则随子征。

暝泊芦花渚,寤言呼子名。

迤逦向前驰,徘徊宣歙间。

李白题诗处,蹋藓升孱颜。

升高欲为乐,念子翻成愁。

想子已抵家,伯仲聚绸缪。

自此积繁思,思繁如棼丝。

柰何三月久,不得子音徽。

客鸿未返塞,夜鹊尚飞南。

俚辞写中悁,一歌百虑覃。

形式: 古风

题玄麓山八景(其一)桃花涧

桃花满灵涧,树老不计春。

白云如可问,为觅种桃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玄麓山八景(其二)凤箫台

箫史去已远,朱鸟不下来。

幸有山头月,怜来入酒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