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蟋蟀鸣叫催促着换上厚衣,茱萸枝头滴落露水的房。
举杯共饮直到深夜明亮如蜡烛,篱笆边的菊花在暗中寻找香气。
新月与秋露相伴,繁星混入了夜间的霜华。
今日登高赏月,因为今晚是九九重阳节,寓意天长地久。

注释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叫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寒服:秋冬季穿的厚衣服。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认为佩戴可以避邪。
露房:有露水的房屋,可能指室外或有露珠的室内。
明刻烛:明亮如蜡烛的灯火。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象征着秋天。
寻芳:寻找花香,此处指欣赏菊花。
新月:农历月初的月亮。
秋露:秋天的露水。
夜霜:夜间结出的霜。
登高:在重阳节习俗中,人们登高望远。
九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因两个九相加为18,象征长久。
天长:寓意天长地久,长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景象。开篇两句“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写出了秋虫鸣叫,天气转凉,屋檐上水珠滴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微冷的氛围。

接着,“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则是诗人夜饮之乐,同时也在寻觅那些幽深处的菊花。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三句,则将视角拉远,描绘了天空中初升的新月与秋露相呼应,以及夜色中繁星点缀、霜花隐现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宇宙之大、生命之短的感慨。

最后,“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则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处,对于时光流转和天地不仁的感悟。这里的“九九”,即指重阳节,也寓意着时间的悠久和生命的短暂,而“是天长”,则是在强调天地万物相比之下,人的寿命确实渺小。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构建了一幅深远而又具有哲理思考的画面。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哭柏岩禅师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

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罢镜

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

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

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

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

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上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