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景象。开篇两句“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写出了秋虫鸣叫,天气转凉,屋檐上水珠滴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微冷的氛围。
接着,“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则是诗人夜饮之乐,同时也在寻觅那些幽深处的菊花。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透露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三句,则将视角拉远,描绘了天空中初升的新月与秋露相呼应,以及夜色中繁星点缀、霜花隐现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宇宙之大、生命之短的感慨。
最后,“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则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处,对于时光流转和天地不仁的感悟。这里的“九九”,即指重阳节,也寓意着时间的悠久和生命的短暂,而“是天长”,则是在强调天地万物相比之下,人的寿命确实渺小。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现,构建了一幅深远而又具有哲理思考的画面。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
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卧床如旧日,窥户易伤春。
灵寿扶衰力,芭蕉对病身。
道心空寂寞,时物自芳新。
旦夕谁相访,唯当摄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