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挽联

奴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愿后日重订婚姻,莫向生妻谈死妇;

儿依严父艰哉,小孩子定仍有母,倘常时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以深沉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对人生变故的豁达态度和对亲情的深刻理解。上联“奴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开篇便以一种洒脱的姿态面对人生的离合,将个人情感的起伏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强调了在面对爱情的变故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必过于忧虑未来的伴侣。这种态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面对生活挫折时的乐观与智慧。

下联“儿依严父艰哉,小孩子定仍有母”,则转向家庭责任与亲情的探讨。面对父亲的离世,孩子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被描绘为“艰哉”,但紧接着指出,尽管失去了亲生母亲,孩子们仍然能够得到继母的关爱与抚养,从而引出“须知继母即亲娘”的结论。这一部分不仅表达了对继母角色的尊重与肯定,也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家庭观念——爱与关怀是超越血缘的,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可以由不同的人共同创造。

整体而言,这副自挽联通过对比与转折,既展现了面对人生变故时的超然态度,又强调了亲情与家庭关系中的包容与理解,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514)

待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嘲闵鹗元联

议贵议功,一言活昭信中堂,难逃青史;

伪仁伪义,三品留江苏巡抚,无补苍生。

形式: 对联

讥评时事联

五日内三相沦亡,真假革殊途,一老一病一冤枉;

两月间四夷宾服,战守和异议,半推半就半含糊。

形式: 对联

弥勒佛殿联

年年扯空布袋,少米无柴,只剩得大肚宽肠,为告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布施;

日日坐冷山门,接张待李,但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甚么来由。

形式: 对联

对联

捷径不在终南,河水洋洋,大有佳处;

补缺何须吏部,睢工衮衮,竟开便门。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