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放言

一器集百蚋,分寸争营营。

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

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

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

遗我度世方,南游酿沧溟。

蟠桃以供核,钓鲸为之羹。

小醉五百年,大醉三千龄。

俟其变桑田,翩然却归耕。

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

哀哉彼众狂,何不促我行。

汝行未宜远,小驻中山程。

中山有神醪,千日醉不醒。

三十六番醉,亦足了汝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器容纳百虫,微小生物忙碌不停。
醉乡中仿佛回到了远古,人们长久享受太平岁月。
他们还不懂礼让,自然不会有战事。
我曾亲身经历过那地方,确实美好得难以言表。
赠我度世之法,让我向南游历,酿造大海的酒。
蟠桃仅作核,捕鲸只为做汤。
小醉可享五百年,大醉可达三千岁。
等到沧海桑田变换,我将轻盈回归田园。
我耕田不种高粱,产出的酒只够装瓶。
悲哀啊,那些人疯狂无知,为何不催促我去游历。
你行程不宜过远,暂且停留中山吧。
中山有神奇的美酒,能使人千日不醒。
经历三十六次醉意,也足以度过你的生命。

注释

一器:一个容器。
蚋:小虫。
太古:远古时代。
长年:长久。
揖让:礼仪谦让。
战争:战斗。
涉:涉足。
信美:确实美好。
度世方:度世之法。
酿:酿造。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核:果核。
钓鲸:捕鲸。
羹:汤。
翩然:轻盈地。
耕:耕作。
艺秫:种植高粱。
瓶罂:酒瓶。
哀哉:悲哀啊。
促:催促。
中山:地名。
程:路程。
神醪:神妙的美酒。
醒:醒来。
番醉:一次醉。
足:足够。

鉴赏

这首诗名为《醉中放言》,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作品。诗中以酒为媒介,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讽刺。首句“一器集百蚋,分寸争营营”描绘出纷扰世态,如同器皿中聚集了无数小虫,人们在微小的利益上忙碌不已。接着,“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表达了诗人对无争无战、和谐安宁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人认为,在醉乡中可以忘却世间纷扰,达到太古般的宁静。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并未懂得礼让,战争仍然存在。“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在醉乡中的超脱生活,如蟠桃为核,钓鲸为羹,长寿而逍遥。他期待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回归田园生活。然而,他对世俗的忧虑并未消除,担心众人无法理解他的选择,劝告他们不必远行,可以在中山稍作停留,那里有能使人千日不醒的美酒。

最后,诗人表示即使经历三十六番醉,也足以度过一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醉中生活的执着。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题孙方叔石泉亭

君不见山上石,可以支明堂而柱宣室。

又不见石上泉,可以苏大旱而致丰年。

君隐非山隐于市,安有万丈苍崖千丈水。

自言掇拾累巉岩,更复停潴引清泚。

朝霏淡淡苔藓生,暮雨潇潇蛙黾喜。

餐松啖柏吾齿可以砺,誉尧非桀吾耳可以洗。

君家鼻祖子荆子,千年家法应如此。

一丘一壑真自足,坐守风烟终局促。

欲友子驾两黄鹄,香炉峰头看飞瀑。

形式: 古风

题李庭秀学隐山房

燕坐万书围,高吟八窗空。

是间足佳处,何用丘壑中。

南山有玄豹,翠雾泽茸茸。

一朝文章成,平林啸秋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题汪氏插梅图卷后

插梅元无梅,春风从何来。

菀菀高树起,灿灿繁花开。

向来孤山老,锄云亲自栽。

宁知岁年晚,更受雪霜摧。

用意不食实,无心或成材。

天工未易窥,人力胡为哉。

掩卷既三叹,今古宁独梅。

终恐事偶然,愿君更深培。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题赵氏晓山(其一)

旦气炯清明,曙色淡空净。

悠然见青山,尽见天地性。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