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歌

杏子生仁桃叶长,西园日脚踰女墙。

墙阴娇语谁家娘,凉凉作队来采桑。

玉纤拾砾抵翠羽,莺燕笑语殊不忙。

吴蚕睡起未成茧,肺肠已作金丝光。

归来远山堆莫碧,无端野李娇春色。

辛夷花零愁更多,熏骨真香无处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春去歌》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时的景象与情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人物的情感活动。

首句“杏子生仁桃叶长”,描绘了春天末期,杏树结出果实,桃花叶片渐茂的景象,暗示着春天的生机逐渐消退。接着,“西园日脚踰女墙”一句,通过太阳越过女墙的动态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感。

“墙阴娇语谁家娘,凉凉作队来采桑”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园中的女子,她们在墙阴下轻声交谈,结伴前来采桑,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活力。接下来,“玉纤拾砾抵翠羽,莺燕笑语殊不忙”描绘了女子们灵巧地拾取小石子,仿佛与翠鸟互动,以及周围莺燕的欢笑声,营造了一种和谐、忙碌而悠闲的氛围。

“吴蚕睡起未成茧,肺肠已作金丝光”则转而描述了蚕农的生活,吴地的蚕儿从冬眠中醒来,虽未完成结茧,但它们的肺肠已显现出金丝般的光泽,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界的观察,也蕴含了对辛勤劳动的赞美。

最后,“归来远山堆莫碧,无端野李娇春色”写出了女子们采桑归来,远山呈现出深邃的碧绿,野李树上绽放的花朵,似乎在诉说着春色的娇艳与不期而至的美好。而“辛夷花零愁更多,熏骨真香无处觅”则以辛夷花凋谢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哀愁,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富有诗意和哲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赠云道

道人有奇骨,野鹤在鸡群。

十年江北南,高踪等浮云。

朅来□国生,纷埃涴衣裙。

西山绕漳水,玉涧连石门。

中有唐朝寺,禅诵度朝昏。

正当袖手去,坐对柏子焚。

君看市朝间,冻蚁环磨轮。

何当作高笑,视世一虻蚊。

形式: 古风

赠少府

每欲一醉竟未尝,今朝杯翠如桄榔。

须臾耳热仰天笑,气吞万里驹方骧。

何从人间有此客,杜门忽见车轩昂。

兴来对我弄弦索,妙观随指追文王。

绝学子云不汲汲,颇许叔度能汪汪。

何当万事付一笑,卧看天雨云飞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明应仲宗传送供

老住江上村,随分亦迎送。

陪堂一钵饭,不得日日供。

唯无清净福,正坐失脩种。

后身老湘庞,测然施心动。

妙语俱积香,把玩废吟讽。

才高气骏特,飞兔不受控。

天与洗妒悭,何止愈头痛。

吾闻佛事门,同宗而异用。

甘贽打粥锅,应仲独送供。

形式: 古风

七月十三示阿慈阙阙

寺已馀十僧,田不登百数。

何以常乏食,强半了租赋。

今年失布种,正坐无牛具。

六月始分秧,江流冒塍路。

水退秧陷泥,经月已无雨。

枯根拆龟兆,瘦叶压勃土。

邻家饭早占,我方质袍裤。

此生为口腹,梦幻相煎煮。

阿慈佐井臼,事众耐辛苦。

今朝质且尽,父子屹相觑。

颓然辄坐睡,欠伸久不语。

只个甘露灭,可质请持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