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其十九)

人是人非意颇同,较量此事尽归空。

无为政化求真理,方表深仁大道雄。

举止但能恒有节,寻思何处不周通。

寰瀛善恶知多少,莫忘生前积德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人事变迁情感相通,较量终归成空无。
不以权谋寻求真理,彰显深远仁德之大略。
行为举止应常守节制,思考何处不通达。
世间善恶难以计数,切记生前行善积德。

注释

人是人非:人事变迁,指世事变化,人们的身份或境遇不同。
较量:比较、竞争或对抗。
尽归空:全部归于虚无,消失不见。
无为政化:不以强力干预政治,倡导自然和谐的治理方式。
深仁大道:深厚的仁爱与伟大的原则。
恒有节:始终如一地保持节制和自律。
寻思:思考、探索。
周通:无所不通,全面周到。
寰瀛:全世界,这里泛指人间。
善恶:善良与邪恶,道德的好坏。
积德功:积累功德,做好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比“人是人非”的现象,表达了人世间许多事务最终归于虚空的哲学思考。同时,诗中提出不必刻意追求政治上的真理,而应体现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宽广的道德境界。这反映出诗人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操。

诗中的“举止但能恒有节”表明了作者对于品行修养的重视,强调不论何时何地,都应当保持自己的节操。而“寻思何处不周通”则显示出诗人对世界万象的洞察力和包容性。

最后两句“寰瀛善恶知多少,莫忘生前积德功”是告诫读者要意识到天地间善恶之事无所不知,因此应当铭记先前的善行与功德。这里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因果报应的观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宇宙以及道德的深刻见解,同时也透露出一股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逍遥情怀。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逍遥咏(其二)

逍遥安且定,但信莫怀疑。

大海波中水,狂风树摆枝。

乐天分造化,慧眼细观之。

方寸无诸恶,恒将利益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逍遥咏(其十六)

非来非去亦非忙,所是凡为自短长。

专志比徒归一等,谁知礼度畏三光。

相传祇要达真境,勿说辛勤却易伤。

授得道心皆语默,四时八节顺阴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逍遥咏(其七)

鸾栖洞府影交加,金鼎将成岂用誇。

向日迎阳炉上火,中秋望月桂开华。

丹砂伏定纵横药,白雪飞腾不离家。

一种为铅铅自化,灵胎母子笑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逍遥咏(其十六)

求得真宗一,深知万象清。

自然通感应,意外别长生。

学古身何措,辉华日莹明。

谁穷天地理,去住两无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