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教子时开卷,逢人强整襟。
再贫看晚节,多病得初心。
地僻茭莲好,山低竹树深。
寄声同燕社,明月又秋砧。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止斋即事二首(其二)》。诗人以教子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泊而坚韧的人生态度。首句“教子时开卷”表达了对后代的教育重视,通过读书传承知识与品德;“逢人强整襟”则体现了诗人即使在与人交往中也保持端庄严谨的品性。
接下来,“再贫看晚节,多病得初心”两句,诗人强调即使生活贫困,也要坚守晚年的节操,疾病缠身时仍能不忘初心,体现出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后两联“地僻茭莲好,山低竹树深”描绘了宁静而清幽的自然环境,暗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隐逸之志。
最后,“寄声同燕社,明月又秋砧”以燕雀为友,寓言自己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度时光,同时借明月和秋砧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家国之思的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景,寓情于物,展现了陈傅良淡泊名利、坚守初心的生活态度和高尚人格。
不详
性已耐岑寂,老应忘隐忧。
齐年双白发,尽日一苍头。
竹闭缄门钥,蒲团数漏筹。
未知庭庑下,还有雀罗不。
民欲遮留上欲来,政声无间到舆台。
道迎和气收蛮瘴,弹压馀阴蛰楚雷。
已是因风成柳絮,会须逐马见银杯。
一觞好上公堂寿,不为梅花昨夜开。
是间南极老人星,乔木脩篁亦有情。
直向朱明为后殿,不随黄落入秋声。
儿孙衮衮看新出,兄弟团团得晚成。
笑阅世人心事短,却从黄老问长生。
当世关衰壮,斯文看合离。
强餐吾岂敢,后会子何期。
村落秋弥好,溪山晚最宜。
逢人相问讯,所欠更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