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论命岂能修造化,相形那解脱头颅。
知君藻鉴真超绝,试问穷通改得无。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真德秀所作的《赠徐碧鉴(其二)》。诗中,诗人讨论了命运和人生造化的主题,认为个人无法通过修炼改变命运,也无法完全摆脱生活的束缚。他赞赏徐碧鉴具有超凡的识见和鉴赏力,进而提出疑问:即使在困厄和显达之间,人的命运是否真的可以改变?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体智慧在面对命运变迁时作用的探讨。
不详
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人言得罪为狂疏,若论狂疏罪不无。
亦既自呵还自笑,只缘骨相合崎岖。
冲寒暂行役,遗汝以青毡。
要识夜眠处,当如亲膝前。
凊温供子职,清白保家传。
小令多堪法,毋颛字画妍。
耆年自是国之珍,何间衣冠与隐沦。
华发共成千一岁,清樽相对十三人。
休谈洛社遗风旧,且颂仙游庆事新。
三径未荒宜早退,要将寿栎伴庄椿。
从来守令与斯民,都是同胞一样亲。
岂有脂膏供尔禄,不思痛痒切吾身。
此邦祗似唐时古,我辈当如汉吏循。
今夕湘春一卮酒,直烦散作十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