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二十三)平越伸冤

虞典钦恤具,周书敬慎存。

明刑此为准,所贵多平反。

平越有死狱,公为伸其冤。

灯前求生意,笔底回春温。

于门日高大,阴德遗子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祁顺所作的《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中的第二十三首《平越伸冤》。诗中展现了对古代法律制度中公正与仁慈并重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官员在执行法律时应秉持的谨慎和公平态度的强调。

首句“虞典钦恤具,周书敬慎存”表达了古代法律制度中对仁慈与谨慎的重视,即在执行法律时不仅要遵循规则,还要考虑到人性的关怀。接下来的“明刑此为准,所贵多平反”则指出明确的法律条文是判断的标准,而追求正义和平反冤屈则是法律实践的重要价值。

接着,“平越有死狱,公为伸其冤”点明了故事背景——在平越这个地方,有被判处死刑的案件,而这位官员(公)则为无辜者伸冤。这种行为体现了官员的责任感和对正义的追求。

“灯前求生意,笔底回春温”描绘了官员在夜晚灯火下,用心思考,以笔书写,试图挽回生命的场景,表现了他对待案件的认真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于门日高大,阴德遗子孙”意味着这位官员不仅在生前做出了公正的判决,还留下了良好的名声和道德遗产给后人,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故事和形象的描绘,赞颂了古代法律体系中公正与仁慈相结合的精神,以及官员在执行法律时所展现的责任感和对正义的追求。

收录诗词(530)

祁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二十四)都台叠瑞

和气能致祥,人心妙通物。

中丞脩厥德,瑞产重叠出。

神瓜与落酥,一蒂二三实。

枯松再发荣,嘉谷自坚栗。

边城有颂歌,并入诗人笔。

形式: 古风

宿新添卫

朝从龙里来,夜向新添宿。

静思平生事,岁月徒碌碌。

把酒浇素怀,题诗刻红烛。

行藏信自然,无待詹尹卜。

形式: 古风

卷丹花

山城地僻嘉卉悭,居人植花多卷丹。

何年分种入官舍,占断地位殊宽闲。

蔷薇一架伴幽独,亦有中黄数株菊。

只兹便可结三友,奚但清松与梅竹。

春风桃李初阑珊,此花吐艳当晴轩。

芳心寂寞凝丹粉,锦片分明洒墨痕。

一年一度逞颜色,秋去条枯了无迹。

根藏生意待东风,又见亭亭高数尺。

旧闻此花今见之,却怪古人知者稀。

君不见山矾未逢黄鲁直,槁死林间孰能识。

形式: 古风

喜雨呈原都宪

齐鲁之壤宽且饶,数月不雨成枯焦。

老龙惰职晴乌骄,天气赫赫蒸炎熇。

河流将涸林欲凋,陇麦未长禾未苗。

邦人骇惧心欲烧,共虑凶歉生无聊。

明公巡视初停轺,怅念民隐增烦怮。

竭诚致祷朝复朝,期彼甘泽来飘潇。

精神一念格九霄,孰谓天道廓以辽。

雷车鞭动电帜摇,丰隆屏翳相招邀。

马上点滴倾天瓢,一洒二日仍通宵。

郊畴沾渥千里遥,宜耕宜播宜耘穮。

大地涌水平溪桥,草木秀发争妖娆。

闾阎欢及耄与髫,公庭庆忭多宾僚。

谓公为政政有条,谓公视民民不恌。

德盛致祥旱虐消,此感彼应何昭昭。

愿公自此更迁乔,大展谋谟匡帝朝。

上追稷契禹皋陶,致君如舜如神尧。

燮理经纶功独超,风和雨顺玉烛调,当见四海同歌谣。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