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笋箨半含,节下粉犹绿。
指日南风来,吹作阶庭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对新笋和粉绿色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生机与自然之美。诗人巧妙地运用“箨半含”、“犹绿”等词汇,勾勒出竹子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笋箨半含,节下粉犹绿。”这一句通过对新长出来的竹笋和竹节间留存的一抹绿意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竹子生长的活力。这里,“半含”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发、蓄势待放之感,而“犹绿”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色彩细微变化的捕捉。
“指日南风来,吹作阶庭玉。”这一句通过写春风轻拂竹叶的动态,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和谐静美的园林景致。这里,“指日”传达了时间点,即在太阳照耀下;“南风来”则是春天常见的暖风,意味着生命力与温暖;而“吹作阶庭玉”则将竹子比喻为精美如玉的装饰,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既生动又高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捕捉到了自然界中微妙的情感和细节,通过简洁明快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美好的春日画卷之中。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王孙遗迹在桐乡,留意当年翰墨香。
回首西风多感慨,不辞援笔赋嵇康。
绿林红树石峥嵘,有客携琴访友生。
今夜西轩风月好,殷勤为我鼓商声。
一竿千百叶,凤尾翠交加。
曾向仙坛种,和风扫落花。
新梢雾如沐,断节霜不枯。
西窗夕阳下,此君何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