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淮水风光图。"淮阴日落上南楼"一句,设定了全诗的情景和背景,时间是傍晚,地点在淮阴的南楼,景物则是日落的壮丽。接下来的"乔木荒城古渡头"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荒凉,乔木指的是参天古树,而荒城和古渡头,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浦外野风初入户,窗中海月早知秋"两句,不仅描绘了南楼的环境,也传达了季节变换的消息。野风轻拂过水边的住宅,而屋内已能望见海上的明月,这不仅是景象的写照,更是对秋意萧瑟的抒情。
"沧波一望通千里,画角三声起百忧"则将视野拉远至千里之外,将听觉感受提升至能引发无数忧愁的地步。"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最后两句,则是对旅途中人的一种关切和邀请,希望对方不要急于离去,而是停留下来共度这宁静的夜晚。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胸中蕴含的情感深沉,视野开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