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荐食英宗神御殿用继学韵

垂石松阴偃翠虬,先皇曾此驻龙辀。

茂陵弓剑随天御,原庙衣冠奉月游。

藉玉已行周制度,酎金不罚汉诸侯。

百馨水陆修菹醢,望拜孤臣涕莫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英宗神御殿的祭祀场景,充满了庄重与肃穆之感。首句“垂石松阴偃翠虬”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松树的苍翠与岩石的静默,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庄严的氛围。接着,“先皇曾此驻龙辀”一句,通过追忆历史,将读者带入到一段辉煌的历史时刻,仿佛能感受到先皇驾临的威严与神圣。

“茂陵弓剑随天御,原庙衣冠奉月游”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英宗的陵墓与庙宇比作天上的御座与月下的游历,表达了对英宗的尊敬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英宗在世时的权力与地位,以及其逝世后仍受到后人的敬仰与纪念。

“藉玉已行周制度,酎金不罚汉诸侯”则进一步强调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规范,通过引用古代的礼仪制度,展现了对英宗神御殿祭祀活动的尊重与严谨。同时,也暗含了对英宗作为君主的肯定与赞扬,以及对其治国理政的评价。

最后,“百馨水陆修菹醢,望拜孤臣涕莫收”两句,描绘了祭祀现场的细节,通过描述各种祭品的准备与摆放,以及参与祭祀的臣子们虔诚的礼拜与泪水,表现了对英宗的深切哀思与怀念。这一场景既体现了对英宗的悼念之情,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君王的深厚情感与忠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英宗神御殿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祭祀礼仪的庄重与规范,也深刻表达了对英宗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送王参政上京奏选二首(其一)

滇池细马踏龙沙,宰相朝天路不赊。

峡里琴泉春作乳,月中珠树夜成花。

三千礼乐尊儒术,百二山河壮帝家。

鱼上禹门无点额,直郎宣奏日当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王参政上京奏选二首(其二)

千官吉日听宣麻,白发文臣帝汝嘉。

池凤有毛皆五色,蕊珠无树不三花。

绿绨诏底书分雨,红锦囊中字剪霞。

天路北盘三十六,归时秋月满京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赠内

几年不到鹿门山,妻子相看亦强颜。

桂树有枝曾独折,女萝无蔓不同攀。

仙人楼上骑黄鹤,野客笼中放白鹇。

莫恨五湖波浪阔,鬓毛归去未全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画海棠图

石家五尺珊瑚树,海国千房火齐珠。

风雨春寒围锦护,艳阳天暖倚阑扶。

浣时应贮芙蓉水,香处重熏翡翠炉。

红腻不随蜂觜蚀,粉匀终为蝶身敷。

葳蕤綵缬盘仙绶,襞积云罗落舞襦。

青帝化成非幻有,杜陵吟老却知无。

催开每赖斟鹦鹉,吹落还因唱鹧鸪。

曾见赤城花亚蕊,丹铅此去不须图。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