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

翠辇遥窥日角丰,阳光浮喜散云同。

海山不动双龙矫,天信频颁一鹤通。

胡越照临清景内,唐虞消息笑声中。

六街鼓舞谁能强,三尺儿童识帝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翠色的车驾远望太阳的光辉,喜悦如阳光般洒满天空。
海山静止不动,两条龙似在腾跃,上天的信息常由孤鹤传递。
胡越之地沐浴在清澈的景色中,唐虞盛世的消息隐藏在欢笑声中。
六街之上,人们载歌载舞,无人能及,即使是三尺孩童也能感知帝王的功绩。

注释

翠辇:装饰华丽的皇家车辆。
遥窥:远远地看。
日角:太阳的光芒。
浮喜:浮动的喜悦。
不动:静止。
双龙矫:两条龙似在飞舞。
天信:上天的信息。
一鹤通:由一只孤鹤传达。
胡越:古代泛指南方和北方的广大地区。
清景:清幽的景色。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代表理想盛世。
六街鼓舞:全城的庆祝活动。
谁能强:无人能超越。
三尺儿童:年幼的孩子。
识帝功:理解并赞美帝王的功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欢庆祥和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间喜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盛世太平的向往和赞美。

“翠辇遥窥日角丰”一句,运用了“翠辇”来形容云彩如同帝王车驾般高贵而遥远,“遥窥日角”则描绘了太阳的光芒从云隙中透出,给人以温暖和希望。"丰"字更增强了一种繁荣昌盛之感。

“阳光浮喜散云同”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阳光不仅照亮了大地,更带来了人们内心的喜悦,与天气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片祥和景象。

接下来的“海山不动双龙矫,天信频颁一鹤通”则是对这美好时光中自然界与神秘力量和谐共存的描绘。"海山"代表着广大而稳固的自然环境,而"双龙矫"则是传说中的祥瑞之物,表明这一切都是由天而来,是天地间的默契;“天信频颁一鹤通”更指出这是上天对人间恩泽的不断赐予,一只鹤在这里象征着信息的传递和天意的昭示。

中间两句“胡越照临清景内,唐虞消息笑声中”则转向了人间的情景。"胡越"指代边疆之地,而"照临清景"则是外族也来到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唐虞消息"中的"唐虞"暗示着古代盛世,"笑声中"则展现了人们在这个和谐共处的环境下的快乐心情。

最后两句“六街鼓舞谁能强,三尺儿童识帝功”则是对这盛世景象之巅峰的描绘。"六街"即京城的六条街道,"鼓舞"则代表着节庆和欢愉,而"三尺儿童识帝功"则表明连小孩子都能感受到并认识到皇帝的伟大成就,这样的景象无人能比。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间喜悦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祥瑞共存的理想社会。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上执政

廊庙无尘鉴色寒,私门谁启手亲关。

万邦和气君臣里,一代文章伯仲间。

多士扬眉诣东閤,真人拱手倚南山。

青天白日才亭午,不遣云随霰雪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上林内翰二首(其二)

短褐风霜可奈何,懒求长袖舞阳阿。

九迁行辈青云满,百谪形骸白发多。

束带壮怀浑龃龉,角巾闲约亦蹉跎。

山公有意相题目,季绪无容独诋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上林内翰二首(其一)

内廷吴陆善文书,绝代如公可数渠。

科斗他年载深厚,楞伽终日伴清虚。

济时即展经纶业,华国聊施采色馀。

想为君王话尧舜,玉堂对罢夜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下渚湖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

飞花渡水急,垂柳向人长。

远岫分苍紫,澄波映渺茫。

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