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二)

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

时将红袖拂明月,为惜普照之馀晖。

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

藁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来无年。

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位美丽的女子赠送给我这面盘龙宝镜,它照亮了我穿着的金线罗衣。
我时常轻轻挥动红袖,仿佛拂过明亮的月光,珍惜每一份余晖的照耀。
镜中的金鹊身影永不消逝,而我台下的青鸾思念之情无比深切。
丈夫离别如离弦之箭,离去的日子有数,归期却遥遥无期。
狂风似乎吹散了我的心,泪水如同玉箸落在菱花镜前。

注释

盘龙之宝镜:镶嵌着龙形图案的珍贵镜子。
金缕之罗衣:用金线装饰的轻薄丝织衣物。
红袖:红色的衣袖,代指女子。
普照之馀晖:月亮洒下的柔和余晖。
金鹊:神话中的吉祥鸟,象征美好的祝愿。
青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与女子相关联。
藁砧:古时对丈夫的称呼,源自《诗经》。
箭弦:比喻丈夫的离去迅速且无法预测。
玉箸:玉制的眼泪,形容泪水晶莹剔透。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对爱情的思念和哀愁的诗篇。开头两句“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通过对珍贵物品的描述,展现了主人公的高贵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一段深情的往事。

接着,“时将红袖拂明月,为惜普照之馀晖”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在夜晚对明月生出思念,她不忍心用红色的衣袖遮挡那如同昔日爱情般温柔的月光,透露出她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中的“影中金鹊”可能指的是镜中的倒影,而“台下青鸾”则是对孤独感受的象征。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女子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无奈。

“藁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来无年”两句描绘了离别时刻的心境,像是强力拉满的弓弦,充满了紧张和痛苦。同时,“去有日,来无年”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对未来回忆的渴望。

最后,“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中的“狂风”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打破宁静,而“玉箸并堕菱花前”则是对那份已逝美好的哀悼。这里的“妾心断”强烈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悲痛与绝望。

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巧的辞藻布局,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深沉的忧郁氛围。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代寄情楚词体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

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沈沈。

留馀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

朝驰余马于青楼,恍若空而夷犹。

浮云深兮不得语,却惆怅而怀忧。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

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

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

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

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形式: 古风

代赠远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

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

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

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

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

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

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

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

形式: 古风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

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

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

歘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形式: 古风

北山独酌寄韦六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