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师墓

曾闻遁迹入禅关,身似浮云到处闲。

解道龙蛇潜草野,何年弓剑榜桥山。

缁衣那有中官识,御马谁迎老佛还?

一自樱桃无荐地,肯留封树在人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遁世高僧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首联“曾闻遁迹入禅关,身似浮云到处闲”以“遁迹”和“入禅关”开篇,形象地刻画了高僧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方式,将他的身影比作飘浮不定的白云,寓示着其行踪不定、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

颔联“解道龙蛇潜草野,何年弓剑榜桥山”进一步深化了高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这里运用了“龙蛇”和“草野”的意象,象征着高僧如同隐匿于自然界的生灵,与世无争,自由自在。而“何年弓剑榜桥山”则暗示了高僧曾经有过武艺或英雄事迹,但如今已归隐山林,不再涉足尘世纷争,表达了诗人对高僧过去辉煌与现今淡泊的感慨。

颈联“缁衣那有中官识,御马谁迎老佛还?”通过对比高僧的朴素装扮(缁衣)与宫廷的奢华(中官、御马),突出了高僧与世俗权力的疏离,强调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同时,“老佛还”这一比喻,既是对高僧年长的描述,也暗含了对其智慧和修为的尊敬。

尾联“一自樱桃无荐地,肯留封树在人间。”以樱桃作为象征,表达了高僧不求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荐地”可能指的是推荐、推崇之地,高僧不愿被世人所推崇,更愿意保持自己的独立与自由。最后一句“肯留封树在人间”,则进一步强调了高僧宁愿选择孤独与自然为伴,也不愿为了名利而妥协,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遁世高僧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敬仰。

收录诗词(23)

沈用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幢寺观大水西下

郁水西来万壑奔,倒翻塔影荡云根。

中间一束高腰峡,直放惊涛出海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题谢皆人诗后

红桂飘香月露清,玉完天上奏瑶笙。

白头弟子秋风里,来听霓裳第一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笥沟早发

北风猎猎水茫茫,多谢吴门鼓枻娘。

铁鹿长樯四千里,送人夫婿早还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棹歌

风江潮动月茫茫,懊蔼声中夜未央。

南北东西尽莲叶,不知鱼戏在何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