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谖卷为李生元玉题

慕谖何为作,李生痛而母。

忍看身上衣,手线尚如故。

怵惕十春雨,悽怆几霜露。

念兹罔极恩,哀哀自朝暮。

问之何能尔,性孝天所付。

嗟彼负米儿,同此寸心苦。

之子学方敏,翘足青云路。

箕裘绍乃翁,显扬惬心素。

勿伤风木悲,勿诵蓼莪赋。

此心誓不移,庶几终身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与期望,以及儿子对母亲的孝顺与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诗中提到“慕谖何为作”,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哀悼之情。“李生痛而母”则直接点出了李生因母亲离世而深感痛苦的事实。接着,“忍看身上衣,手线尚如故”描绘了母亲生前为儿子缝制衣物的情景,即使在她去世后,这些衣物依然保持着她亲手缝制的痕迹,象征着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爱。

“怵惕十春雨,悽怆几霜露”通过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比喻时间的流逝和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念兹罔极恩,哀哀自朝暮”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贯穿于每一天的朝朝暮暮。

“问之何能尔,性孝天所付”赞美了李生的孝顺并非偶然,而是天生的品质。诗人进一步通过“嗟彼负米儿,同此寸心苦”将李生与古代孝子相比较,强调了他内心的痛苦与坚持。

最后,“之子学方敏,翘足青云路。箕裘绍乃翁,显扬惬心素”赞扬了李生的学习能力和志向,希望他能够继承父亲的事业,光宗耀祖。同时,也提醒他不要因为失去母亲而过于悲伤,而是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母子间的情感,以及对孝道的颂扬。

收录诗词(1154)

江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山居士为何良贵曲

东山之地钟情灵,眼中景物兼赤城。

老松倒浸石欲坠,小溪新涨桥已平。

斯人爱此结幽契,偃仰十载无逢迎。

心源落落饱六籍,词锋烨烨摧五兵。

既非是甘泉石,又不为薄公卿,胡为久此岩之扃。

信知我生皆有命,区区宠辱何足惊。

一朝持铎乐安去,嗟哉吾道斯大鸣。

君不见晋朝谢安石,幡然一起慰苍生。

形式: 古风

礼闱下第有作

挟策观光上国来,细柳东风催马蹄。

天墀满拟万言献,日华岂料五色迷。

潞河归舟荡轻桨,一路风光亦寄赏。

杏苑来春依旧红,马首何须更惆怅。

形式: 古风

殿试后作

吾曹草茅士,何幸逢亨嘉。

春风叨奏礼闱捷,临轩制策颁黄麻。

彤墀独对日正午,万言走笔如龙蛇。

登名龙虎榜,致身帝王家。

宫守于我有,言责于我加。

敢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思民何道底温饱,致君何术如重华。

寄言我辈新郎君,东涂西抹非所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鲍惟德任袁州经历

当时三献荆山璞,不意良工竟遗落。

故人已总内台纲,先生始入袁州幕。

人生赋命有疾迟,尽心莫问官崇卑。

君今佐政黄堂上,须念闾阎赤子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