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百花洲作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阳太守性情狂放,还未到中秋就提前赏月。
在百花洲的夜晚流连忘返,绿梧静谧,露珠晶莹。
天空如同碧海般吐出明珠,寒冷的光辉照耀稀疏的星斗。
从西楼俯瞰人世间,一切景象如在青玉壶中般清晰。
向来酷暑无法避开,但今夜凉意突现,难道是天意?
一曲笛声消散万里乌云,主人高歌,宾客尽醉。
宾客醉后起身随着我的歌声起舞,不舞不歌又能如何呢?

注释

南阳太守:指南阳地区的行政长官。
清狂发:形容其性格狂放。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传统节日。
先赏月:提前赏月。
百花洲:地名,可能有美丽的花丛。
忘归:忘记回家。
绿梧:绿色的梧桐树。
露光滑:露水光洁。
碧海:形容天空如海一般。
明珠:比喻明亮的月亮。
寒辉:寒冷的光辉。
星斗疏:星星稀疏。
青玉壶:比喻清澈透明的夜空。
酷暑:极热的夏天。
凉生:凉意降临。
一笛:一支笛子。
万里云:广阔的天空。
主人:宴会上的主人。
客大醉:宾客们喝得很醉。
弗舞弗歌:既不跳舞也不唱歌。
如老何:像老人一样无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中元夜百花洲作》,描绘了南阳太守在中元节夜晚的独特体验。首句“南阳太守清狂发”展现了太守的豪放不羁,未到中秋就提前欣赏明月,体现了他的超然与热爱自然之情。接着,“百花洲里夜忘归”和“绿梧无声露光滑”描绘了月色下的宁静与美丽,诗人沉浸在月光下,流连忘返。

“天学碧海吐明珠”运用比喻,形容月亮如同碧海中的明珠,明亮而璀璨。“寒辉射空星斗疏”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清冷,星星稀疏,更显月光的皎洁。诗人从楼上俯瞰人间,感叹“莹然都在青玉壶”,将人世间的繁华比作装在青玉壶中的景象,既有超脱又含人间烟火气。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意外惊喜,酷暑被凉意取代,似乎并非自然常规,而是上天的特意安排。最后两句“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通过笛声和歌声,传达出欢乐的气氛,客人陶醉其中,甚至忘我起舞,与诗人共歌,展现出浓厚的友情和欢乐的节日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人物的活动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

诗书对周孔,琴瑟亲羲黄。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

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

栽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

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

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天平山白云泉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

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

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

游润腾龙飞,散作三日霖。

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

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

闻之异丝竹,不含哀乐音。

月好群籁息,涓涓度前林。

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

徘徊不拟去,复发沧浪吟。

乃云尧汤岁,盈盈常若今。

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兹焉如有价,北斗量黄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古鉴

磨此千年鉴,朱颜清可览。

君看日月光,无求照人胆。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感]韵

四民诗(其一)士

前王诏多士,咸以德为先。

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

美禄报尔功,好爵縻尔贤。

黜陟金鉴下,昭昭媸与妍。

此道日以疏,善恶何茫然。

君子不斥怨,归诸命与天。

术者乘其隙,异端千万惑。

天道入指掌,神心出胸臆。

听幽不听明,言命不言德。

学者忽其本,仕者浮于职。

节义为空言,功名思苟得。

天下无所劝,赏罚几乎息。

阴阳有变化,其神固不测。

祸福有倚伏,循环亦无极。

前圣不敢言,小人尔能臆。

裨灶方激扬,孔子甘寂默。

六经无光辉,反如日月蚀。

大道岂复兴,此弊何时抑。

末路竞驰骋,浇风扬羽翼。

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