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听松复听松,松声在高阁。
阁成四十年,听者今如昨。
风来春涛生,风去秋涛落。
当其无风时,萧然亦微作。
聪者听于斯,冥心对寥廓。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的《听松》,以松声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静谧与深远的感悟。首句“听松复听松”表达了诗人对松声的深深沉醉和反复聆听,显示出他对自然声音的独特欣赏。接下来,“松声在高阁”描绘了松涛在高阁回荡的场景,暗示时间的流逝,而“阁成四十年,听者今如昨”则传递出岁月更迭,但松声依旧,听者心境不变的感慨。
“风来春涛生,风去秋涛落”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比作风吹起的春潮和秋潮,形象地展示了四季变换中松声的韵律之美。最后两句“当其无风时,萧然亦微作”进一步强调,即使在无风之时,松声依然低微悠长,展现出松树坚韧不息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听松,诗人寓言般地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即在时光荏苒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倾听自然,领悟生命之道。诗人以“聪者听于斯,冥心对寥廓”收束,表达出只有聪明之人能从这自然之声中获得心灵的启示,与宇宙的宏大相契合。
不详
新晴出郭门,四野惟一水。
忆自庚午年,雨恒尝见此。
坐我天上身,江南画船里。
陶谢空遐思,今有桂岩子。
万壑正横流,我方浚泉水。
山灵如有知,应笑我为此。
我泉亦何心,一道苍茫里。
沧浪复沧浪,野歌听孺子。
湖上秋容淡如拭,有人时卧林间石。
石边有路通醉乡,梦邪真邪人不识。
人有托,物无情。石可醉,亦可醒,一声何处沧浪清。
近山如城人可住,远山如屏带烟雾。
天际孤舟何处来,云中指点津头树。
客至桃源花正春,回首空嗟相见暮。
苍壁丹厓几万寻,飞鸟回旋不知路。
路逢樵者问山名,山深只为无名故。
中有青莲今古青,时向幽人一披露。
冯生学画举业馀,胸中尘土先扫除。
清秋此幅展向我,请我茅笔纵横书。
南沙风韵杜陵后,随物赋形吾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