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戍楼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行踪,秋夜的边塞只传来孤雁的哀鸣。
从今夜起露水将变得清冷洁白,但家乡的月亮总是格外明亮。
兄弟们分散在各地,各自生死难卜,无法探问。
想给家人写信报平安,但战事未止,信件何时能送达呢。

注释

戍鼓:守卫边疆的鼓声。
断人行:阻断行人往来。
秋边:边塞的秋天。
一雁声:孤雁的叫声。
露从今夜白:从今夜开始露水变白。
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亮显得特别明亮。
有弟皆分散:兄弟们各自流离失所。
无家问死生:没有亲人可以询问生死。
寄书长不避:尽管常常想寄信回家。
况乃未休兵:更何况战事还未停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思乡的孤独与忧伤之情。"戍鼓断人行"一句,设定了一个边塞守卫的氛围,军营中哨兵更换时的鼓声,如同时间的脚步,在空旷的大地上回响,人影寥寥,显得异常凄凉。紧接着"秋边一雁声",秋天的边塞,更容易引起人们对远方的思念,那孤独的一声大雁叫声,穿透了夜空,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息,或许是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露从今夜白"一句,描写了一场夜幕下的露水,它们如同洁白的泪痕,一滴滴地落在地上,无声地诉说着一种哀伤。而"月是故乡明"则更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那轮明亮的月亮,仿佛连通了遥远的故土,让人在这宁静而又寂寞的夜晚,更倍感亲切。

下半首诗转向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切。"有弟皆分散"表达了一种家庭成员分隔两地的无奈,"无家问死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亲人安危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书信这唯一的联系方式,也难以避免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故而"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一句,既表达了对书信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战乱时期通信的艰难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边塞的孤独、自然景物的情感联想,以及对亲人安危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战争的无奈。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月圆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水槛遣心二首(其二)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乾枕席清。

不堪秪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老夫卧稳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开。

江鹳巧当幽径浴,邻鸡还过短墙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戏假霜威促山简,须成一醉习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