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妇

烈烈建州妇,奇节天下惊。

乍可充庖死,难为荐枕生。

将军按剑光如水,欲杀蛾眉翻自耻。

几回齽齘无奈何,却付藁砧归故里。

道傍愧杀无限人,辱身未得全其身。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余氏妇》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余氏妇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面对不公与困境时的坚韧与尊严。

“烈烈建州妇,奇节天下惊。”开篇即以“烈烈”形容余氏妇的非凡气概,她的节操之奇,让天下的人都为之震惊。这句诗不仅赞美了余氏妇的勇气和节操,也暗示了她所面临的挑战之严峻。

“乍可充庖死,难为荐枕生。”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余氏妇的抉择。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屈从于非礼的要求,展现出对尊严和生命的珍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对当时社会道德底线的强烈抗议。

“将军按剑光如水,欲杀蛾眉翻自耻。”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将军比作手持利剑的人,而“蛾眉”则暗指女性。这句话表达了余氏妇面对强权时的无奈与反抗,即使将军的剑光如水般冷静,余氏妇也难以忍受被侮辱的命运,这体现了她的自尊与抗争精神。

“几回齽齘无奈何,却付藁砧归故里。”余氏妇在经历了多次的痛苦与挣扎后,最终选择了回归故乡,将一切苦难交付给命运。这既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也是对个人尊严的坚守。

“道傍愧杀无限人,辱身未得全其身。”最后一句诗总结了余氏妇的故事,她在道旁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愧疚,因为她未能完全保全自己的尊严与生命。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余氏妇遭遇的同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普遍问题。

整首诗通过对余氏妇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明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她们在逆境中展现的坚韧与尊严。

收录诗词(492)

黄淳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家山

家山破,家山破,宫中一唱还众和。

霓裳曲,霓裳曲,古时声慢今时速。

今时江水古时流,六朝不见令人愁。

新音繁手椒房出,花翻叶落如清秋。

乐工曹生空按谱,不比中宫邀醉舞。

舞残金缕葬娥皇,玉环在臂留悲伤。

民间传得家山曲,处处歌尘绕画梁。

妖淫感召兵戈起,兴亡只在声音里。

吴苑荒凉走麋鹿,石头蒙羃生荆杞。

此时的的念家山,宫娥散尽无人弹。

长江遍是黄花水,春梦悠悠只暂还。

形式: 乐府曲辞

蚵蚾矶

蚵蚾矶,水瀰瀰,矶下醉翁呼不起。

曾持笺上两行书,写出胸中万卷馀。

长揖陛前论管乐,立谈当世比严徐。

生平奴视九华叟,老语槎牙肯钳口。

屈原渔父两冥冥,翻怜君醉人尽醒。

君不来兮醉亦得,不见西山渔钓客。

形式: 乐府曲辞

题程孝直兰卷

猗与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花,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之子之远,我劳如何。

形式: 四言诗

和饮酒二十首(其一)

我生劳造化,如器陶埏之。

一入圆方间,永离胚浑时。

纵心观虞唐,履运伤今兹。

忧乐两纠缠,孤胸积群疑。

沃以一樽酒,形影相携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