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夜

海甸悲笳切,愁仍倚柁楼。

沙清悬月白,崖合涌江流。

客泪鱼龙夕,边尘鸿雁秋。

如逢采莲者,悽恻荡虚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江夜》由明代诗人戴䲀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江边的凄美景象。

首句“海甸悲笳切”,以悲笳之声开篇,渲染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仿佛海畔的悲鸣声直击人心,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愁仍倚柁楼”一句,点明了诗人身处船头,面对江面,内心充满愁绪,这种孤独与忧郁的情绪在静谧的夜晚显得尤为强烈。

“沙清悬月白,崖合涌江流。”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边的景色。月光洒在清澈的沙滩上,一片洁白,而江水则在崖壁的映衬下,似乎在涌动,赋予了画面动态之美。这样的景致,既宁静又富有生机,与前文的愁绪形成对比,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客泪鱼龙夕,边尘鸿雁秋。”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鱼龙在夜晚的眼泪,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伤;边疆的尘土和南飞的大雁,则寄托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最后,“如逢采莲者,悽恻荡虚舟。”诗人想象如果遇到采莲的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境。采莲者在水上轻舟荡漾,与诗人独自倚靠在船头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陪伴,共同分享这份孤独与哀愁的心情。

整体而言,《江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

戴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居即事

作吏才偏拙,为园意颇深。

风尘元畏路,山水是知音。

径曲丛篁密,堂虚澹月侵。

平生甘放浪,自合蚤抽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漂母祠

云黯矶头日未红,人间谁是惜英雄。

伊家尚识千金报,汉主都忘百战功。

一片断碑荒草合,数间古殿旧城东。

自怜飘泊天涯去,何处相看进食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四月廿八日迟朐冈宪副邀至教场鱼池亭小集

嶂烟苍堞晓,泉响翠微空。

弱燕迎人语,鲜榴趁席红。

云迷天末路,麦尽陇头风。

倏忽更寒燠,惊心鬓已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宫山

万石之英,百药之精。埋云浴露,仙坛效灵。

石盖如张,石帆如扬。蒙花冒卉,千古文章。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