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眠无恨自悽悽,真听人间乌夜啼。
明月未教尘镜掩,华堂歌舞乍高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无法入睡,内心凄凉,听到乌鸦啼叫的场景。"不眠无恨自悽悽",表达了诗人因内心的苦闷而难以入眠,"真听人间乌夜啼"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乌鸦叫声的凄厉,仿佛是世间悲苦的象征。"明月未教尘镜掩",诗人借明亮的月光暗示自己的心境并未被世俗的繁华所遮蔽,仍然保持着清醒。最后,"华堂歌舞乍高低"以华丽的殿堂中忽高忽低的歌舞反衬出诗人孤独与落寞,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义乌此夜一何啼,明日欢欣事不迷。
定是军回蓟南北,宁论贼退关东西。
怯见诗千首,悭持纸百番。
纸多诗剩到,费杀哑儿言。
风驱云卷一身微,慕侣高高急急飞。
未许高人能远遁,梁王池馆故同归。
庭前枯树庾郎老,马首垂花太祝愁。
槐叶冷淘来急吃,君家醪瓮却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