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灵岩

重来绝巘一攀缘,坏阁崔嵬起暮烟。

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

芟林果熟红椒后,入定僧归白鹤前。

莫问江南身世事,残金兵火一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的《重登灵岩》。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攀登灵岩山的情景,通过对山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山静、日暮、猴猿、僧侣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的开头“重来绝巘一攀缘,坏阁崔嵬起暮烟”以“重来”二字点明这是诗人第二次登临此山,通过“绝巘”、“坏阁”、“崔嵬”、“暮烟”等词语,勾勒出山势险峻、烟雾缭绕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壮丽而又略显苍凉的基调。

接着,“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神秘。山中静谧,猴子在佛寺中栖息,似乎与世隔绝;而庙堂空荡,龙象(佛教中象征神力和智慧的动物)仿佛也已散去,增添了诗的禅意和深邃感。这不仅表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存,也暗含了对世事变迁、繁华落尽的感慨。

“芟林果熟红椒后,入定僧归白鹤前”则将视角转向了山林与僧侣的生活。成熟的果实映衬着红椒,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僧侣生活简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写照。僧人入定之后,白鹤归来,这一场景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莫问江南身世事,残金兵火一凄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江南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只剩下残破的金器和战火的痕迹,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悲凉与无奈。诗人以“莫问”开篇,暗示了对过往的淡漠与对现实的哀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思考,是一首兼具审美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天津

文皇都北平,始建天津卫。

内以辅神京,外彻溟海际。

南北泻两河,吐纳百川细。

挽漕日夜来,贡赋无留滞。

重臣镇其间,鼎足分宣蓟。

岂惟念输将,隐然存大计。

孽盗踵巢芝,共主非幽厉。

曾无一矢遗,歘启都城闭。

马嵬止元宗,曹阳宿献帝。

虽云两日程,乘舆岂能诣。

先帝一出宫,洞然知国势。

与其蹈危涂,不若宫中缢。

呜呼事一乖,宇宙遂颠蹶。

开府固庸才,奉头竟南逝。

侈言曲突谋,纵有亦奚济。

何人为史官,直笔扫芜翳。

登陴望九门,临风洒哀涕。

形式: 古风

旧沧洲

落日空城内,停骖问路岐。

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

形式: 五言绝句

再谒天寿山陵

诸陵何崔嵬,不改苍然色。

下蟠厚地深,上峻青天极。

佳气郁葱䓤,灵长讵可测。

云何宫阙旁,坐见獯东偪。

空劳牲醴陈,微寘神岂食。

仁言人所欣,盗言人所惑。

小修此陵园,大屑我社稷。

朅来复仲春,再拜剪荆棘。

臣子分则同,骏奔乃其职。

区区犬马心,愧乏匡扶力。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

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王生是故人。

原庙松楸频眺望,夹城花萼屡经巡。

悲歌绝塞将归客,学剑空山未老身。

贳得一杯燕市酒,倾来和泪湿车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