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

两头埋后终无恙,四脚何妨暴日频。

盛世已除残酷吏,不须惆怅捕蛇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蜥蜴”为题,通过动物的形象来隐喻社会现象,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观察与思考。

首句“两头埋后终无恙”,形象地描绘了蜥蜴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部埋入土中以求自保的状态,暗喻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自我保护行为,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暂时能免于伤害。这反映了社会中人们在面对残酷现实时,采取的自我保护策略。

次句“四脚何妨暴日频”,进一步描述蜥蜴即使在烈日下也无所畏惧,四处活动的情景。这里以蜥蜴的坚韧和适应力,象征着人们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持生活,不被困难所吓倒的精神。同时,“暴日频”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严酷与频繁变化。

后两句“盛世已除残酷吏,不须惆怅捕蛇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进步的期待与肯定。前半句“盛世已除残酷吏”意味着在繁荣的时代里,那些残酷无情的官吏已被清除,社会风气有所改善。后半句“不须惆怅捕蛇人”则是对过去时代中因苛政而遭受苦难的百姓的一种同情与安慰,暗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蜥蜴这一形象,巧妙地传达了对社会变迁的观察与思考,既展现了个体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又寄托了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58)

六十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漫兴

座间无客懒衔杯,曳杖阶前自往回。

星拱素娥当碧落,叶随青女下苍苔。

愁如篱菊迎秋发,心似炉香傍夜灰。

赖有老庄常作伴,一回相对一悠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杏花

春风得意忆京华,艳说题名第一家。

真个尚书声望峻,披红挹紫待宣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和雪琴宫保师海南军次秋兴二十四首韵

闻道台澎屡调兵,同仇将士励精诚。

军家敢说鸿毛重,敌气应看鹿耳清。

谁料金牌成破釜,难凭铁舰作坚城。

诸公衮衮求援急,义愤如潮夜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雪琴宫保师海南军次秋兴二十四首韵

扁舟已到急流滩,战马登场忍卸鞍。

艰钜在肩关大局,寻常袖手肯旁观。

岳家军令同秋肃,杜老诗心入夜寒。

台北孤城悬海外,相怜同病到更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