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注释

吊:哀悼。
缀玉联珠:指写作诗文。
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鉴赏

这首诗是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悼念之作,体现了诗人对白居易一生事迹和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开篇“缀玉联珠六十年”指出了白居易长达六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其间如同串联珍珠一般,每一首作品都熠熠生辉,显示了诗人对白居易丰富的诗歌成果及其持久影响力的认可。

“谁教冥路作诗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白居易即使在死后也能继续被人们所怀念和崇拜的感慨。这里的“冥路”指的是人死后的世界,而“作诗仙”则是对白居易超凡脱俗文学地位的赞誉。

接下来的“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进一步描绘了白居易的人生态度和艺术追求。这里强调的是白居易超脱世俗功利,不以个人声望为念,而是顺应自然之道,以其特有的文学才华去创作,这正是他能在诗歌中流露出超然物外的乐天知命境界的原因所在。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则展示了白居易作品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即使是儿童,也能够背诵其名作《长恨曲》;而远方异族的孩子也能歌唱他的另一部杰作《琵琶篇》,这表明他的诗歌已经成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影响力遍及各个阶层和地区。

最后,“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则是诗人对白居易的怀念之情。这里“文章已满行人耳”意味着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已经充盈在世人的耳边,而“我”每一次回忆起他,都不免感到心中的一阵悲哀,这种思念之情如同波涛一般,无法平息。

这首诗通过对白居易生前创作和死后影响力的高度评价,以及诗人个人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对一代文学巨匠的崇敬与缅怀。

收录诗词(11)

李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 生卒年:810年冬月十二-859年

相关古诗词

百丈山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幸华严寺

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

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

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

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海岳宴咸通,七载秉钧调四序。

今遣股肱亲养治,一方狱市获来苏。

形式:

冥会诗(其一)

争不逢人话此身,此身长夜不知春。

自从国破家亡后,陇上惟添芳草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