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宝严寺

出郭二十里,过山三用村。

竹深疑有寺,路僻不知门。

万木辞穷腊,三峰佔落曛。

灵源正脉在,惭愧有云孙。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城后,行经二十里,翻越数座山岭,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句“出郭二十里,过山三用村”,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旅程的开始,诗人离开城市,进入乡村,行走了二十里,穿越了三座山岭,到达了几个村落。这里不仅体现了行程的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接着,“竹深疑有寺,路僻不知门”两句,通过竹林的幽深和道路的偏僻,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寻找一处隐匿的寺庙,但又不确定是否真的存在,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诗歌的悬念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万木辞穷腊,三峰佔落曛”描绘了冬日的景象,树木在寒冷的季节中凋零,而远处的三座山峰则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之中,展现出一种壮丽而又孤独的美。这里的“辞穷腊”和“佔落曛”分别指树木告别寒冷的冬季和山峰被夕阳笼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

最后,“灵源正脉在,惭愧有云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承和文化延续的感慨。这里的“灵源”可能指的是寺庙的源头或精神的源泉,而“正脉”则象征着传统和文化的连续性。“惭愧有云孙”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或后代未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而感到遗憾和自责,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

释道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飞泉寺

石磴盘空逼汉槎,凭栏睇盼渺天涯。

穹窿巧凿三千界,瀑泻狂飞百里家。

歌鸟当檐喧丽日,薰风拂座舞岩花。

不须更觅蓬莱胜,此地登临亦足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李进士连云玉山图像

玉山嵯峨白云里,翠楼鸿濛插天起。

千丈芙蓉云作梯,玉龙翻然吼秋水。

山中隐人云锦袍,掉头不受柯山招。

玉手广寒修月斧,蹑云每向云间樵。

朝采山花树,暮拾古木枝。

俯仰隘六合,间与白云期。

白云飞来归丹壑,山人揽之不盈握。

袖怀五色朝天门,捧日絪缊散寥廓。

左挟丹凤翱,右骖青龙翔。

搜材尽作庙廊具,紫极出入生辉光。

懒逐刍荛人,局促涅尘土。

白衣苍狗徒纷纭,万变目前何足数。

舒展岂无心,秪在深山处。

四海苍生望太平,济旱终须霭霖雨。

我亦巢云庐云山,看花早种东华莲。

南归何日分半榻,抚掌一笑三千年。

形式: 古风

游碧落洞

遐迩开胜概,憧憧往来侵。

共认融结意,独符仁智心。

得侣赏清尘,弥日穷幽深。

奇哉周羽皇,雄文无古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游碧落洞同李兟诸公

绝景尘不到,暂游神已清。

云岫敛晴色,风桂含秋声。

自得泉石兴,谁贪轩冕荣。

巢由值兹室,必无箕颍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