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王公植松因赋

滁上分忧老外郎,昔年曾此典南漳。

双旌引过题桥路,五里迎归衣锦乡。

种是万株松树在,至今民唤作甘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滁州任职的老官员,当年曾在这里管理南漳。
乘坐仪仗经过题桥路,百姓五里相迎回故乡。
万株松树种植于此地,至今人们仍称它为‘甘棠’。

注释

滁上:指滁州。
分忧:负责处理政务。
老外郎:年长的官员。
昔年:过去。
典:掌管。
南漳:地名,古代郡县名。
双旌:两面旗帜,表示官员出行的仪仗。
题桥路:有题字的桥边道路。
迎:迎接。
衣锦乡:穿着华丽衣服返回故乡。
种是:这里种植的是。
万株:成千上万棵。
松树:常绿乔木。
在:存在。
至今:到现在。
民唤作:民间称呼为。
甘棠:古代官员受到爱戴的代称,比喻贤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官员王公在滁州任职期间,为了减轻当地百姓的忧虑,他亲手种植了万株松树,深受民众爱戴。"滁上分忧老外郎"一句,表达了王公作为老资格的地方官,肩负着地方治理的责任和百姓的期待。"昔年曾此典南漳",提及他之前曾在南漳任职的经历,暗示了他的政绩和德行。

"双旌引过题桥路,五里迎归衣锦乡",通过描绘王公出行时的隆重场面,展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欢迎,以及他对故乡的荣耀回归。"种是万株松树在",强调了王公的植树之功,这些松树成为他留给后人的长久纪念,象征着他的仁政和功德。

最后,"至今民唤作甘棠",以古人对贤者栽种的甘棠树的怀念,比喻当地百姓对王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王公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这种美好传统的肯定。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历史感和人情味。

收录诗词(1)

舒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护国寺

偶思皇泽来丹阙,却为禅斋返旧林。

岭上白云终挂念,人间馀事不关心。

澄潭雨过秋涵月,古桧风生夜对琴。

闻道石桥多胜境,几时相伴一閒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答内翰学士

清贵无过近侍臣,多情犹忆旧交亲。

金莲烛下裁诗句,麟角峰前寄隐沦。

和气忽飘燕谷暖,好风徐起谢庭春。

缄藏便是山家宝,留与儿孙世不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答刘学士

往岁别京畿,栖山与众违。

君心似松柏,雁足寄珠玑。

学道情难笃,烧丹力尚微。

云中鸡犬在,祇候主人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答钱少卿

蓬莱阁下旧邻居,偶别俄惊四载馀。

每见寒葭思倚玉,忽临秋水得双鱼。

人间贵盛君谁及,物外优闲我自如。

闻说归艎向春渚,深知不与道情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