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谩来非为利名场,随侍还寻野径香。
静极恐生天上梦,不妨吟入帝云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者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首句“谩来非为利名场”,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认为追求这些并非生活的真正目的。接着,“随侍还寻野径香”则展现了他追随内心指引,探寻自然之中的美好与宁静。后两句“静极恐生天上梦,不妨吟入帝云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凡尘、向往精神世界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极度的宁静中,也可能会产生超越现实的幻想,但这样的幻想并不妨碍他沉浸于自然与精神的交融之中,仿佛已经融入了那片云雾缭绕的仙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深刻而独特的感悟。
不详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花间人面是谁家,何似才华对物华。
百五时应来合醉,三千宾客不须誇。
衣法传来几度春,少林堂上悄无闻。
两忘养就空兼色,独步西归一片云。
人随梦电几回见,剑逐云雷何处寻。
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
閒于孤鹤淡于秋,纵落忙中亦自由。
受道已知君有质,感人深处急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