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叔重赴海南从事

又从连帅请,还作岭南行。

穷海何时到,孤帆累月程。

乱蝉吟暮色,哀狖落秋声。

晚路潮波起,寒葭雾雨生。

沙埋铜柱没,山簇瘴云平。

念此别离苦,其如宗从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又被主帅相邀,请我再次踏上前往岭南的行程。
遥远的海边何时才能到达,孤单的船帆需经历数月的航行。
黄昏时分,乱鸣的蝉声伴随着日落,哀猿的啼叫增添了秋日的凄清。
傍晚的路上,潮水涌动,寒芦在雾雨中更显凄迷。
沙滩掩埋了古老的铜柱,山峦间瘴气弥漫,与云齐平。
想到这离别的痛苦,家族亲情又该如何割舍。

注释

又从:再次被。
连帅:主帅,指高级将领。
请:邀请。
岭南:中国南方的旧称,泛指五岭以南地区。
行:出行,行程。
穷海:遥远的海边。
何时到:什么时候能到达。
孤帆:孤独的船帆,比喻孤独的旅程。
累月程:连续几个月的行程。
乱蝉:杂乱鸣叫的蝉。
吟:叫声,这里指鸣叫。
暮色:黄昏时的天色。
哀狖:哀鸣的长臂猿。
落:带来,增添。
秋声:秋天的声音,此处指凄凉之音。
晚路:傍晚的道路。
潮波起:潮水涌动起来。
寒葭:寒冷季节中的芦苇。
雾雨:雾和雨交织在一起。
沙埋:被沙子掩埋。
铜柱:古代标志疆界的铜柱,这里或有典故,如马援所立的铜柱。
没:消失,看不见。
山簇:山峰聚集。
瘴云: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之气,古人认为是导致疾病的恶气。
平:与地平齐,弥漫开来。
念此:想到这些。
别离苦:离别的痛苦。
其如:又能如何处理。
宗从情:家族、随从间的情感,这里特指离别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远行者深切的思念和不舍。开篇即表明再次送别,重赴海南,从事某种事业。"穷海何时到"透露出旅途的遥远与艰辛,而"孤帆累月程"则更强化了这种感觉。诗人通过"乱蝉吟暮色,哀狖落秋声"来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表现了晚秋时节的悲凉和旅途中的孤独。

接下来的"晚路潮波起,寒葭雾雨生"进一步描写了旅途中所遭遇的自然环境的险恶与阴冷。"沙埋铜柱没,山簇瘴云平"则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所处困境的担忧。

最后两句"念此别离苦,其如宗从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即将别离之人的思念之深和不舍。这里的"宗从"一词,既指亲族、师长,也包含了深厚的情谊,强化了诗人对于这次别离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远方行者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深沉情感。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送册东夷王使

越海传金册,华夷礼命行。

片帆秋色动,万里信潮生。

日映孤舟出,沙连绝岛明。

翳空翻大鸟,飞雪洒长鲸。

旧鬓回应改,遐荒梦易惊。

何当理风楫,天外问来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李侍御福建从事

晋安来越国,蔓草故宫迷。

钓渚龙应在,琴台鹤乱栖。

泛涛明月广,边海众山齐。

宾府通兰棹,蛮僧接石梯。

片云和瘴湿,孤屿映帆低。

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送和北虏使

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

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

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

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

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

穹庐移斥候,烽火绝祁连。

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

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武陵王将军

河外今无事,将军有战名。

艰难长剑缺,功业少年成。

晓仗亲云陛,寒宵突禁营。

朱旗身外色,玉漏耳边声。

开閤谈宾至,调弓过雁惊。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

形式: 排律 押[庚]韵